三寸寒秋 作品

第四百八十章:紅外光太空望遠鏡上天

    反應堆廠房內,韓元分了一批x-1型工業機器人出來輔助自己組裝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他之前繪製圖紙的時候,就是按照組裝順序進行繪製的,所以即便是現在零件還沒有備齊,但生產出來的零件數也夠他一邊組裝一邊等待新的零配件運送過來了。

    組裝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韓元準備親自動手進行,工業機器人給他打輔助,搬運各種零配件。

    畢竟相對於其他的科技來說,可控核聚變值得他親自動手組裝,留作紀念。

    八萬多個零件數量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組裝起來並不困難,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各種智能機械設備進行輔助。

    不像以前組裝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和勒落三角飛行器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是每一顆螺栓都需要他親自擰。

    而現在,一顆螺母如果要進行擰緊,需要擰多少圈,都可以通過智能機械臂來進行輔助,他進行參與操控全局就夠了。

    ......

    反應堆廠房內,韓元也沒有耽擱時間,在x-1型工業機器人的輔助下,他直接開始了核反應堆的組裝。

    最先開始處理並不是組裝反應堆,而是鋪設一層抗震設備。

    對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這種設備,底部鋪設減震設備是必須的事情,不過正常情況來說,鋪設一層就夠了。

    但韓元考慮到了腳下地脈火山的存在,直接做了雙重減震。

    基地底部是一層超大型的基礎隔震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下面鋪設一層減震設備,盡最大的可能去降低和預防火山或者地震的影響。

    抗震設備鋪設完畢,再在上面鋪上一層合金板材,然後才是可控核聚變反應堆。

    和裂變堆不同,聚變堆並不需要堆坑這種東西,若是要比喻的話,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就像一個鋪在地面上的超大型甜甜圈。

    高溫的等離子體在甜甜圈內肆意奔騰,由強大磁鏡和磁箍進行控制,而中心的空白區域就是輸出熱能的地方。

    相比較之下,裂變堆大致的結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煤氣罐’,產生的能量由罐口處的迴路導管送入蒸汽發生室內,進而加熱水,變成蒸汽推動渦輪進行發電。

    與此同時,這個煤氣罐的四周都是佈滿了用作冷卻、使中子減速的作用反應堆水池。

    但這個結構在可控核聚變堆裡面就沒有。

    倒不是說可控核聚變不需要冷卻散熱,聚變堆的冷卻和散熱同樣非常關鍵,但相比較之下,聚變堆的主體是不需要像裂變堆那樣散熱的。

    因為聚變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溫度,寶貴的熱量不會讓你輕易散失掉的。

    當然,如何在上億度的巨大溫差下保證反應堆的材料不會損壞這是另外的問題,而不是散熱的問題。

    可控核聚變反應的對的散熱主要集中在第一壁,採用的方式方式也完全不同。

    傳統的水冷散熱需要一定體積的冷凝水或者其他液體介質來帶走反應堆的熱量來保證它的穩定運行,這會佔據反應堆廠房內相當一部分的空間。

    散熱的效率低不說,而且這是制約可控核聚變小型化的一種重要因素。

    所有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散發,需要採用其他的方式。

    而他使用的散熱技術,是一種名為‘熱電耦合’主動熱交換技術。

    它的原理基於熱輻射,利用電子轉移來轉移熱能。

    眾所周知,凡是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而溫度越高的物體輻射效率越高。

    輻射紅外線會消耗熱能,綜上所述,利用‘熱電耦合’熱換系統將熱量轉移集中出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辦法。

    而且利用電子來進行轉移熱能還能避免浪費,因為轉移出去的電子可以通過順磁自旋來進行發電。

    它利用的是順磁材料中固體中自旋的局部熱擾動能力,能夠將熱量轉換為能量。

    這種將溫差轉換為電壓的效應被研究人員稱為“順磁振子阻力熱電勢”。

    這一發現可以帶來更有效的熱能收集,例如,將汽車尾氣的熱量轉化為電能以提高燃料效率,或通過體熱為智能衣物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