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547.太后 兒子學寫字,親孃學掌權......

“你以前從未秉政,”祝纓說,“要學。否則就是自取死路。古往今來,主政的太后能做得好的,無不是虛心向學,慢慢浸潤的。騎馬的人,沒有一上來就騎烈馬的。若是上手就做壞了事,人不信你,你以後想做什麼都沒人肯聽了。能招來的只有無賴廢材。”

“那我要怎麼學?還是讀書?”這就扯了哈!

“我會教你。”

楊太后又試探地問:“眼下呢?其他三位相公只怕又要說什麼後宮干政之類的話了。”

“他們,我自有辦法說服。”

“要是天下人都像你這樣就好了。”

“不要想著現在就換掉政事堂,”祝纓說,“他們能做事,換一批人,不如他們。”

“那我該學些什麼?經史我也讀了,您給我的文章我也看了,做事呢?不能總是看書吧?”

祝纓道:“由淺至深,先從這次喪禮開始。你要先把一些小事做好,讓天下看到你的條理,才能相信你能做好,才會與你議政。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權柄給你,讓你做決定,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驗,隨便一個人都能騙到你。

宮裡才幾個人,就已經很麻煩了。整個天下,億兆黎民,人心只有更復雜的。許多宮裡能行得通的道理,宮外不在乎。你得先試試水,適應了,再深入。”

楊太后聽得著迷,催著多說。

祝纓道:“以後我會盡力教你的。議事的時候,我會將道理剖析分明。到得秋天,又該有另一批的縣令進京考核了,我教你怎麼分辨。後年還有這樣的事,你就可以自己試著做了。你是安全的,過幾年,我會把禁軍交到你的手上。

能夠處理政事,又有禁軍,你的生前是可以保證的。

一個擅權的女人,會引來舉世攻訐,你需要一群源源不斷出現的、在你死後也會自動自發維護你名譽的人。科考,我已經開了,接下來,就看你怎麼用了。

睡吧。”

楊太后睡不著!

祝纓睡得四平八穩,楊太后羨慕極了。

次日一早,祝纓起身,楊太后一夜沒睡,依舊神采奕奕。到了靈前,她又是一個哀悽的寡婦了。

先帝的葬禮進行得也還算順利,既沒有一個出逃外邦的皇子,也沒有一群吵鬧禮儀的大臣——從簡,從速,沒來得及吵就結束了。

也正如祝纓的相府,沒等王叔亮等人反應過來,她就已經把人攏了起來。

沒了一個成年的皇帝,大臣們做事反而更方便了一些。照著原定的計劃,地方上的官員著手抑兼併。除此之外,便是休養生息。事務也漸漸少了一些,祝纓每次議政都給楊太后講得很細緻。

如是數日,這天,早朝還未開始,王叔亮便要與祝纓討論一下太后的事情。

王叔亮是贊同跟太后把話說明白,但是告訴她怎麼做對就行了,不必從頭講起,給她講的那麼多,跟教兒子似的。哪怕先帝活著,親自教太子,都未必有這般上心。

祝纓道:“你不教她,讓她聽誰的?外戚?還是宦官?把她的耳朵佔滿,她才能不聽烏鴉叫。即便尊親,她也能明白事理,不聽外戚的。得讓她自己能夠明辨是非,不是麼?你不會以為,同她講一句,這個你不能做、那個你也不能做、只能聽我的、我說的都是對的,她就聽話了吧?她會更加厭惡你和你的道理,更加親近那些讓她覺得舒服的人。大臣轄制她,她就只好依賴孃家人。

後宮干政敗壞朝綱,與‘後宮’無關,與‘愚蠢的後宮’有關。話又說回來了,哪裡沒有蠢人呢?太后聰明一些,朝上的蠢貨也能少一些,不是麼?”

“這……”王叔亮語塞。

“不如意事常八、九,哪有什麼好處都占上的?總要選一樣去放手。咱們不可能事事都攥在手裡。是放生太后,還是放生外戚宦官?陛下還小,總要有所妥協。”祝纓說。

王叔亮嘆息一聲:“只願陛下能夠聰明睿智,早日臨朝。”

笑死,想做官還得長到成年參加考試,皇帝比官員權利大得多,偏偏不用考試。祝纓翻了個白眼。

楊太后也就繼續享受著講解服務,偶爾也能發表一些見解。

到得秋天,縣令們又輪來了一番,楊太后已能高坐上位,看縣令們入宮拜見,並且主持了筆試。詢問各地風俗、治理情狀,也似模似樣。

“我在孃家的時候,可也不是不見外人的。人間疾苦,也都嘗過,當然知道他們瞞了什麼事兒啦。”楊太后有點小得意地說。

四相之中,唯祝纓行走後宮如魚得水,說的話總能在兩宮那裡通過。祝纓要繼續推行女法官,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先帝的週年還沒過,第二次的明法科女試又開始了,太后也饒有興趣地去看了一回。

朝中對此也有些說法,不幸一個祝纓女人不好扣上呂不韋的帽子,連帶的太后的清名也得以保全。祝纓只是很簡單地放話,人,我按住了,誰要嫌我跟太后走得近,那你來,看太后會不會安靜,看外戚、宦官會不會膨脹。

行吧,這太后如果有祝纓一半的本領,不不不,只要有三成眼色,也就足夠了!

兒子學寫字,親孃學掌權,倒也……和諧。

又過一年,陳放出孝,祝纓將他提回了戶部。也是這一年的秋天,天下縣令也輪完了,裁汰了一些不合格者。祝纓繼續考查明法科。

京畿及周圍的識字女子,就算從第一次考試開始現學,到如今聰明的也能學出來幾個了。

太后對此頗為滿意,唯一遺憾的是,禁軍什麼時候給她?祝纓稱得上可靠,可是既然許諾了,禁軍一天不由自己做主,太后心裡一天不踏實。因為另一半的禁軍還在姚辰英手上,禁軍一個卒子都不聽太后的。

太后不知道的是,這一天就快到來了。

……

這一日,祝纓從宮裡出來,回到府裡就收到了安南來信——祝青君生了個女兒,請她起名字。

祝纓也高興,提筆寫下了兩個字:祝融。

又說:“算算日子,明天孩子滿月,咱們給她辦滿月酒吧。”

滿月酒,沒有產婦、沒有嬰兒,祝纓還是給辦了。嶽妙君也跟著湊熱鬧,又準備了給大人孩子的東西,打發了幾大車,往安南送去。

次日早朝散後,楊太后也賜下了錦緞等物。

接著幾天,祝府不斷地收到各處送來的禮物。丞相家辦滿月酒,送禮就行了。

禮物陸續收完,安南又有信來,祝纓笑道:“這回難道還有好消息?又是誰家喜事?紅鳳?還是誰?”

信一打開,她就發現自己笑早了——劉遨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