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537.我去 看我不順眼?那就多看看,直到看順眼為止

寫完了,又寫了封信給政事堂:你們這會兒怎麼心慈手軟了起來?嚴歸暫時留著,她是先帝的妃嬪。嚴氏、沈氏,你留著幹嘛?該判的判了!齊王或有內情,沈氏子沒有吧?他跟著攪和什麼?皇家兄弟的事兒,外人摻和,是何居心?

信寫完,快馬送走。奏本到京城的時候,郎睿也回來了。

祝纓須得先協調郎家的事情,郎睿願不願回是一件,阿撲獨個兒留在幕府又是另一件。郎睿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了弟弟,只帶了隨身的衣物用器,跟著郎錕鋙返回了塔朗縣。留下阿撲住在幕府裡,祝纓將他暫時帶在了身邊。

……

阿撲一連幾天都很低落,趙霽有意開解他,他也不大聽,總有點懨懨的。祝纓的習慣,對這樣的人,先讓他緩兩天,然後派點活,有事幹就沒功夫胡思亂想了。

這一天,阿撲耷拉著腦袋,接了一封從京城來的文書,捧到了祝纓的案前。

祝纓道:“又有?”

“是。”

祝纓隨手拆開,發現這是一份打算召她進京的公文。

祝纓在幕府裡召集了各刺史與幕府官員,商議著了這最新的旨意。政事堂知道,不講明原因就召她,她肯定不會進京——她還防著朝廷呢。所以旨意寫了前因後果,朝廷兩線作戰,扛得住是在國家沒有發生其他問題的情況下。除了外敵,內患也一直不消停。抽丁加稅,就有盜匪民亂,極大地牽制了朝廷的精力。

眼下,姚辰英不得不親臨北地死頂,西陲只能採取守勢。原本,姚景夏等北地子弟回北地是最合適的。但是考慮到他們一走你,禁軍最能打的就沒了,新君不同意,必要他們拱衛京師。

冼敬一個不頂用的,進氣兒多、出氣兒少,已經在家休養了,皇帝臨時又把陳萌抓了來備諮詢。陳萌給出了個主意:大家也甭愁了,再拖下去,局勢就真的糜爛了。把那個人請回來吧!

原本新君是猶豫的,陳萌又攜夫人到了鄭府,與嶽妙君一番長談。嶽妙君便與兒媳婦長公主進宮,遊說了已經在頤養天年的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幾處使力,才有這份公文。

朝廷同時應付兩場仗有些困難,故而召祝纓入朝幫忙,條件好商量。

當然,用詞很委婉。

趙蘇首先反對:“朝廷未必可靠!朝廷可靠,皇帝也……他們家都……答應得好好的,也未必會遵守,又要玩弄帝王心術。大好局面他們都能弄壞了,何況如今?

這又是個爛攤子。他們雖不如您,但王、施、姚也是一時能臣,豈能沒有對策?辦法誰都知道,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他們多半是知道該做什麼,但是做不到,這才想到了您。您就是去受累捱罵,為他們承擔怨恨的。您這樣的年紀,再奔波……”

“這破朝廷,讓它完了算了。”祝重華嘀咕一聲。

蘇喆則說:“機會不錯,但風險也大。您身體要緊。坐看外面風起雲湧也不壞,必有百姓遷居安南,咱們人口正少。”祝重華頻頻點頭,認為蘇喆說得有道理。

各人有各人的意思,祝纓一直不說話,劉遨、劉昆心情有些激動,劉遨道:“其實,能回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總是偏居一隅,畢竟是‘偏’,您不該這麼委屈,您的才能應該施展。”

祝青君道:“既然辦法誰都知道,就差做,我願領命入京。行軍佈陣,我還是可以的。我去。”

祝煉道:“我看青君可以。”明擺著的,祝青君是接班人,那讓她鍛鍊鍛鍊,多與北邊接觸接觸也是應該的。而且,只有繼續的積累勝利才能積累出經驗和聲望,更方便祝青君接手安南。

祝纓道:“我去。當年,他們視我為罪人,我南下時也是避人耳目。這個節度使,也像是被囚禁在安南一樣。

我不能是落荒而逃的,我必須正名。要我做事可以,那我要再入政事堂,大步地走進宮裡。哪怕只是為了應急,日後再回來,又或者乾脆這是個陷阱,我死在那裡。這一趟,我是必得去的。”

“姥!”

祝纓道:“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但我對安南的現在已經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我要想一想它的將來。

我給安南定了現在的規矩,但在安南之外,他們還是把安南當成待教化的野蠻異類、把我的規矩當成異端,要我們依從他們的規矩,這是不行的。

只是再做丞相有什麼意思?我得走出去,世人總有一天要徹底習慣我的規矩,先見識一下也不壞。哪怕外面是塊鐵板,我也要給它撕出一道縫兒來!剩下的,就看大家的了。”

祝煉憂慮地道:“可是……先時朝廷對您頗有微詞,前番也只是問策,萬不得已,他們是絕不願您入京的。現在請您過去,他們也……”

“看我不順眼?”

劉遨輕咳了一聲。

祝纓道:“看我不順眼?那就多看看,直到看順眼為止。要還是不順眼,那也沒關係,看習慣了就行。這一本,我親自寫。”

她要提兵北上,朝廷得讓她做丞相,不答應那就當沒這回事兒,大家各自安好。答應了,旨意到的那天,她就動身。

巫仁、項安等都不願意她涉險,趙蘇心頭一動,忽然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次早朝,祝纓沒有同任何人商量,便告知所有人,她是個女人。

趙蘇不由道:“您想做什麼,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