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227章 糖坊

 祝纓道:“多大點兒事。行,那就我來。”

 項樂這話又提醒了她,不錯,如果一件東西由她來帶動,跟風的人肯定比項樂這樣的小商人家裡要多得多!

 咦?既然如此,何不再借一些更有名氣的人,將南府糖的招牌打出去呢?!巧了,她認識好些個有名氣的人,京城可是能夠引動天下風潮之地呢!糖不能只在南府賣,得各處都賣!

 祝纓微笑道:“走,咱們去作坊裡看看去。”

 ——————————————

 祝纓親自監工,作坊很快準備好了,祝纓不帶唐師傅等師徒幾人,反而是項樂、項大郎等人帶著幾個夥計長工到了作坊裡。

 祝纓道:“開始吧。”

 她要不用唐師傅的情況下自制糖,製成了,就代表普通工匠也可以。項大郎心中微微有些激動,他家以前是做阿蘇縣生意的,現在隨著阿蘇縣自己人越來越精明,這買賣的盤子變大了,他分到袋裡的反而沒見漲。

 此時弟弟妹妹給他又兜了個大活來!

 項大郎手心裡捏著兩把汗,看著夥計趕著畜口帶動了絞盤,削皮、切斷的甘蔗被投進了鬥裡,絞出汁來。甘蔗渣也沒扔掉,又投到一個大水桶裡用清水浸一浸,再次壓榨。反覆兩次,多榨出了一些柘漿來。

 然後是投入一定比例的草木灰等物,澄清、過濾……

 項大郎跟祝纓一道盯著這個作坊的每一樣工具,直到最後做出幾大袋各式各樣的糖來!

 項大郎激動地道:“成了!”

 祝纓道:“行了,一會兒讓祁泰把賬做平。東西先寄在福祿會館售賣,先在本府、本州試試,不要賣高價。”

 基礎的產品薄利多銷,新奇的賣高價,窮人富人的錢都能賺到。

 她也沒忘了掃尾。此事雖然有利於南府,弄出來說她以官府的力量造了個作坊給商人,將來又是一種麻煩。必須不留把柄。

 項大郎趕緊答應了,他在心裡核算了一下成本。這樣的作坊主要是攤子大,銷路也不愁,又在甘蔗的產地,原料易得。配方也已經得到了改良,用料也便宜,得出來的東西也好。利潤可觀!

 項大郎當即決定,要趁著別人還沒開作坊,狠狠地、儘量多地賺!

 祝纓也不要他現在就將錢款結清,可以分期付款,也可以拿部分糖來折抵。項大郎滿口答應了。

 祝纓道:“從現在起,你開始開工,幹上幾天,看看還有什麼毛病沒有。”如果沒有,她就要把唐師傅給放走了。

 項大郎就住在作坊裡看著,到了六月底,一切正常。項大郎又自作主張,給糖起個名字叫“府君糖”,說是知府大人的恩典。又因定價極划算,名字也扯了虎皮,在府城裡銷路頗佳,貧的富的,都能有合適自己的那一款。

 他又另有主意,找來弟弟妹妹:“這買賣白拿了我十分不安,不如分些與朱大娘子!咱們各兩成,她拿三成。如此一來,別人也不敢找咱們的麻煩了。”

 親戚代持,乾股,自來行賄的法子多的是。項大郎甚至不認為這是行賄,糖坊雖說贖買,實則是祝纓白給他一個買賣門路。

 項樂項安也無異議,花姐卻慎重地反對:“這是把小祝當什麼人了?且現在我拿了三成,你們賺的少了,怎麼與旁人爭競?買賣不就做不下去了?小祝是想將事做成,看你們可靠才選的你們,不是為了你們的孝敬。”她又找到了祝纓,如此這般一說,讓祝纓去對項大郎講明。

 項大郎依舊不安,私下將利潤中分出一份,都記賬上,給祝纓留著。

 祝纓不知他還有這一手,等他核算出了第一批的成本,價格比現在世面上的砍了一半利潤仍然可觀,便說:“成了。”

 項大郎做出樣子來,讓他再賺一陣,她就再以官府名義做個“官糖坊”出來。一是補貼衙門收入,二是緊著她可以試驗出新,三也是防止接下來私營糖坊壟斷,成了氣候不便管理,官府反受轄制,養肥商人,而不能普惠百姓。

 如果只有官坊也不行,官味太足的各種弊端她可太瞭解了,不計成本專供貴人使用就浪費,對外經營就容易弄出價高質量差的虧本廢物。得兩種都有。

 再圈出一塊地作為官糖坊的地盤迴來開工,祝纓就帶上四縣的縣令以及唐師傅等人啟程再往刺史府去。

 有祝纓在,唐師傅等人回程也與來時一樣的有車坐,他們的傢什也帶上了,連同這些日子得到的新衣服、新鋪蓋之類,一股腦兒地都裝上了車。

 縣令們不理會他們,都圍著祝纓打轉。南府出了“府君糖”,想也知道是怎麼來的。項家是幹什麼的?就沒聽說他們家會製糖!關、莫二人尤其清楚,這彷彿跟當年賣橘子是一個路數!

 莫縣丞還罷了,關縣令就想討一句許諾:“大人,這甘蔗思城也有的。”

 祝纓道:“嗯。”

 關縣令繞著她打轉兒,伸出手來想給她捶背:“大人,不能光盡著他們南平縣吧?”

 郭縣令心裡美,別人跟知府在一個城裡,像脖子上被套了根繩子。他不一樣!他白賺!開作坊、賣東西,得給他交稅吧?糖可是個值錢的東西,項大郎賣得便宜,也僅是對之前的高價而言。再便宜,它也比種地錢多。

 他說:“還得是大人!”

 王縣令這才回過味兒來:“大人,您最初可是在我們河東買的甘蔗呀!”

 祝纓道:“都不用急,項家只是試製,他們賠了,就不用你們做了。賺了,大家再慢慢做。現在也不必爭,都有。也不必著急,甘蔗還沒下來,沒有甘蔗也做不成。”

 關縣令放心地大拍馬屁:“大人在福祿的時候就是雨露均霑,下官放心得很!”

 祝纓道:“我卻不放心你們!甘蔗不得侵佔農田!”

 四個人都說:“是是,一定一定。”

 關、郭、王三人又一齊說莫縣丞:“福橘還不夠你賺的?!去去去,這是我們的事。”

 四個人吵作一團,都忘了還有一個唐師傅。這是個製糖的師傅,與“府君糖”必有淵源。關、莫二人想的是:橘子之前也有,能賣上價的只有大人。糖,也還是跟著大人才能賺到。

 祝纓道:“朝廷命官,不為農桑,倒為一口糖、幾個商稅打作一團。不像話。”

 他們知道她的脾氣,這麼說只是玩笑,也笑道:“為富民計,不得不如此。”

 世人皆以為這些官員與商賈絕緣,實則不然,誰都不會跟錢過不去!祝纓總有一個辦法,能將賺錢的事做得不著痕跡,反過來再賺名聲。

 祝纓道:“那可說好了,甘蔗,要地,回去都給我把那隱瞞土地人口的提起來抖一抖!你們抖出多少人口土地,將來就是多少甘蔗田。”

 “是。”

 “對了,還有商稅……”祝纓將自己之前的計劃於路上向四人宣佈,並且徵詢意見。先是項家做,然後各縣再擇一“忠厚殷實之家”學習技術。由官府支持他們開設糖坊,但是有條件,不能只用自家奴婢、佃戶等幹活,得僱人,鰥寡孤獨優先。

 郭縣令心道:來了!來了!鰥寡孤獨優先!說破了天去,這也是佔理的!

 一行人一路歡歌笑語到了州城。

 ————————

 冷雲的心情不錯,他的宿麥成績不錯——這個不是他的首倡,又上表要種雙季稻——這個也不是他的主意,朝廷也給了他表彰。

 是以祝纓請設塔郎縣的事沒有告訴他,他也沒有生氣。反而打趣祝纓:“錯眼不見,你就又出息了。”

 祝纓道:“大人這話——”

 “怎麼?”

 “不大像是大人的味兒。”

 廢話,這是冷侯寫信說冷雲的。冷雲翻了個白眼,道:“你真當自己是個勞碌命了?”

 祝纓道:“我也沒忙什麼,遇著了就幹了。”

 冷雲道:“罷了,反正你也閒不下來。”

 祝纓也不問他有沒有補個幕僚管刑獄,也不問他苗縣令調走之後新縣令是誰,陪他說點閒話,聽冷雲說想回京,問祝纓要不要也調回去。祝纓稍稍提了一句:“就怕京裡亂。”

 冷雲道:“這個你怎麼又不懂了?你不在其中,好處就一定沒有你的,壞處也未必就落不到你頭上了。”

 祝纓道:“那是您。您不怕。我這身板兒在京裡不頂事兒。”

 冷雲道:“七郎怎麼說?”

 祝纓道:“沒說什麼。”

 冷雲道:“他要是沒叫你回去,你……唔,就等任滿吧。”

 “是。”

 祝纓這下連京中的情勢也給避開了,只說本地之風土,勸冷雲,如果想回去以後再採買本地特產就不這麼方便了,要提前準備。

 冷雲主持開會也是越來越散漫,大家見個面,著重表揚一下祝纓。提醒一下所有人秋收、稅賦都要上心,種好宿麥,他就沒別的好提的了,直接說:“散了吧!”

 祝纓不多停留,將所攜之土儀留下,再將唐師傅師徒四人的名冊勾銷,留下賞錢便去福祿會館了。

 郭縣令直搖頭,這師傅四人也就是遇到府君!他們現是不用跟州府服役了,但是因為之前冷雲將他們轉給了祝纓,現在這幾個人算是南府賬上的人。人落在南府得落到具體的縣裡,一勾,就落南平縣了。

 不用祝纓出手,哪怕她有一點不悅,郭縣令為了討好上司都能讓他們生不如死。祝纓不計較,郭縣令思之再三,沒出手,放生了唐師傅,顛兒顛兒地跟著祝纓去了福祿會館。

 祝纓要用福祿會館,也是要賣糖,項大郎拖著車跟著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