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110章 百家論壇

“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雜家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兼儒墨,合名法,既然儒家、名家、法家那小子都動手了,下一個,應該是墨家了,我雜家不過是順手一提,唉!”

“哈哈哈!有道理,伏道友,這也是一個機會,不上去辯論一方嗎?對於伏道友,也是一大助力。”

“哈哈哈!本座剛剛進入王座境,境界還未穩,不急於一時。。。”

“非也,伏道友,正是因為境界不穩,才要上前一辯,如此,也許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伏道友也可更上一層樓。”

“哈哈哈!也罷,封道友所言極是,本座便與那小輩,只論天道,不辯恩怨情仇。”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三五歷記》曰:未有天地之時,混沌狀如雞子,溟涬始牙,濛(莫孔切。)鴻(胡孔切。)滋萌,歲在攝提,元氣肇始。又曰: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河圖》曰:元氣闓(音開)陽為天。。。”

“古風一首:混沌初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子天醜地人寅出,避除獸患有巢賢。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神農治世嘗百草;軒轅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國至四百,桀王無道乾坤顛,日縱妹喜荒酒色,成湯造亳洗腥羶,放桀南巢拯暴虐,雲霓如願後蘇全。三十一世傳殷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調寄《臨江仙》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這是史學家?”

“好像。不像,更像是小說家的風格,原於現實,高於現實,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應該是小說家了。”

“道韻,依然是道韻,自始至終都是道韻,可老道為什麼從未讀過此類書籍?”

“唉!老了,老了,年輕人的天下了!”

“各位道友,還辯乎?還有誰不服?哪一家不服?不要走,決戰到地老天荒!”

“哈哈哈!沒有道友了?高手寂寞啊!既然如此,從今天開始,諸子百家,再添上一家,名為人家,人者,一撇一捺也,我們的宗旨是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一米以下全部放倒,我在太平間裡一跺腳,不服的給我站起來!結果,沒有一個敢喘氣的。。。。”

“不服?來戰!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