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別離不相惜 作品

第144章 攤牌了!

    信陵君魏無忌因為成嶠的插手去世得更早,至於齊國孟嘗君田文死得更早得多。

    而且名氣還不是主要因素,身為楚國君侯,更是楚國令尹的黃歇君權勢要比其他三人大得多。

    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

    論權柄,如今的呂不韋都要差一些,要歷史上成為權臣的呂不韋權柄才要比楚國的令尹權勢更大。

    再加上實際上這次合縱聯軍的真正統帥者“縱約長”是楚王,楚相春申君黃歇暫行縱約長指揮權,只不過黃歇比起趙煖而言並不擅長行軍打仗,因此才選擇支持龐煖。

    正因為有了黃歇的支持,龐煖的話語權才能與黃歇同處第一,如果沒有黃歇的支持,楚軍半點都不會聽他的,韓魏兩國軍隊指揮也會大受影響。

    這種指揮模式也是歷史上合縱聯軍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像第四次合縱伐秦的縱約長以及聯軍實際統帥都是信陵君魏無忌,名氣威望能力都讓其他統帥服氣,願意聽從魏無忌的號令。

    這樣齊心協力的合縱聯軍擊敗秦軍的可能性才比較大。

    歷史上呂不韋分析出了聯軍的弱點,也有一說是王翦看出的,上報給呂不韋,呂不韋採用了。

    簡而言之,呂不韋下令王翦等秦將集中秦軍全部精銳力量先進攻最為強大的楚軍,楚軍在偵查秦軍動向後,春勝君黃歇害怕戰敗,招呼都不給其他盟友打一個,自行東撤了。

    這不是坑爹嗎?

    其餘四國軍隊得知楚軍已退,軍心動搖,再加上補給線拉得太長補給困難,龐煖只好同意了聯軍的退軍請求。

    此次合縱,儘管龐煖富智謀,善縱橫,但聯軍同床異夢,協同不力,終於無功而返。

    至於魏庸和姬無夜,自然是軍力更為強大,資歷更老,名氣,背靠魏國的魏庸話語權更大。

    姬無夜坐上大將軍的時間跟魏庸差不多,但資歷比不過魏庸,名氣也差不少,人家魏庸好歹斬首了秦軍八千,擊退了秦軍。

    如果韓國比魏國更為強大,那麼還有爭一爭的可能,偏偏韓國是七國中的弟中弟。

    好在還有一個只帶著耳朵的衛國大將軍,姬無夜還能開口說那麼幾句,否則以姬無夜的性子定然無比窩火,偏偏還不能發洩出來。

    當然,論領兵打仗的真材實料,姬無夜還是要比魏庸更強的。

    至於武力,姬無夜一拳下去,得求著魏庸不要死。

    ……

    遭遇兩難境地,各國軍隊統帥自然要商量。

    春申君黃歇率先發言,他認為應該見好就收,除了已經收復的失地,再把那些難啃的硬骨頭啃下一部分下來就足夠了。

    只要把地勢險要的要衝奪回來一部分,秦軍哪怕想要重新攻佔也要付出莫大的代價,這樣一來,他們這次合縱聯軍也算沒有白來,算得上小勝,至少不算失敗。

    黃歇的想法不能算錯,只是偏向保守,不過龐煖堅決不同意黃歇的想法,只是為了取得黃歇的支持,說辭方面比較委婉。

    龐煖認為不能跟秦軍陷入拉鋸戰,秦國的國力的恢復速度不是他們能比的,軍力更是強悍,只要根本不失,捲土重來將會更加強悍。

    而他們的國力和軍力恢復速度比不上秦國,若不形成合力,很容易被秦國各個擊破,再度攻佔丟失的地盤絕沒有黃歇預料的代價那樣大。

    為了說服黃歇,龐煖更是詳細的闡述和分析秦國的體制,重點闡述和分析了秦國的動員能力。

    說完後,龐煖又提出了繞過函谷關,突襲秦國腹地的想法,避重就輕的闡述了成功的好處,對於壞處根本不提。

    儘管龐煖口才很好,說得也很有道理,但春勝軍黃歇還是沒有徹底下定決心。

    黃歇並不是庸人,雖然龐煖沒提,但心中知道冒險一搏的巨大風險。

    利益越大,風險就越大,風險越大,利益就越大的道理,黃歇還是很清楚的。

    最關鍵的是對於黃歇而言,他最看重的還是自身的權勢地位。

    能夠擊敗秦國自然最好,有助於提升他在楚國的威望,徹底壓服明裡暗裡的反對者,但擊敗秦國也不能讓他更進一步。

    他已經是楚國的令尹,掌握了楚國至少一半的軍政大權,早年間的封地就有十二個縣,如今明面上的封地雖然沒有增加,暗中掌控的卻多了很多。

    可以說,他已經在楚國位極人臣了,想要再進一步,除非取代楚王,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楚國的那些大族不會允許,他一旦生出此心,大半支持他的人都會反叛,光憑心腹實在不足以成事。

    擊敗了秦國,好處是有,但比起戰敗的後果,不說微不足道,無足輕重,但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只要不戰敗,名望留存,保留住他的心腹軍隊,那麼他的令尹之位就穩如泰山。

    基於這種想法,黃歇的想法偏保守,歷史上看見秦國集中精銳軍隊準備跟他率領的楚軍死磕就退走,也就不奇怪了。

    兩位大佬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開始尋求其他人的意見,首先詢問的就是魏庸。

    魏庸根本不想得罪任何一位,再加上無論採取哪種策略都打算暗中通風報信,因此說了一堆廢話。

    說了,但好像又沒有說,簡而言之就是哪種策略他都支持。

    這種態度直接給龐煖和黃歇給整無語了,但又不好惡言相向,畢竟魏庸是魏國大將軍,魏國首屈一指的權勢人物,和稀泥的話也說得相當漂亮,根本不給發作的藉口。

    於是,兩人只能忍住心中的無語鬱悶,開始詢問姬無夜的態度。

    姬無夜其實內心偏向龐煖的想法,畢竟他能夠從微末爬到韓國大將軍的位置,關鍵時刻敢賭上一切,奮力一搏絕對是重要原因。

    博成功的好處讓姬無夜垂涎欲滴,攜這巨大威望能夠徹底坐穩大將軍之位,能夠藉此掌握韓國的大部分軍隊,還能借此封爵成為貨真價實的貴族,以後韓王甚至都得看他臉色等等。

    成功的好處可謂數不勝數,怎能讓姬無夜不心動?

    要知道姬無夜最大的執念除了自身的權勢,就是成為貴族,擺脫曾經低賤的身份。

    然而儘管成功的好處巨大,老奸巨猾的姬無夜卻也不肯明確表態,學著魏庸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