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別離不相惜 作品

第144章 攤牌了!

    成嶠與嬴政的交談儘管對未來影響深遠,但目前對秦國卻沒有什麼影響,該進行的事情依舊在向前發展。

    趙魏韓楚衛五國達成盟約後立即開始加快調兵遣將,準備軍械糧草的速度,確定意向時五國已經開始準備,只不過不敢太過明目張膽。

    合縱五國不想給秦國太多反應的時間,直到他們知道大規模動作根本瞞不過秦國後,才開始加快進度。

    由於有魏庸這個內鬼,秦國暗中調兵遣將,準備軍械糧草的時間要比合縱五國的統帥們預料的時間早得多。

    不過為了讓敵人以為他們的動作還沒有被發現,規模並不大,軍隊調動,糧草軍械調動也找的正當藉口,還加上羅網殺手和軍中斥候的暗中清掃,消息一點沒有傳遞出去,敵人懵懂無知。

    直到合縱五國不再掩飾自己的目的,秦國也不掩飾了,動員能力全部爆發而出,大幅度加快了調動的速度。

    論朝廷的效率,六國真是沒有一個能打,哪怕是戰爭這種十萬國火急的事情,比起秦國的效率依舊差了不少。

    就算由六國先準備,秦國也慢慢追了上來,兩邊基本上在同一時間段準備完畢。

    話說呂不韋,蒙驁,王翦等人真不是吃素的,預料到了一但開戰,恐怕新佔的地盤如上黨郡,東君,太原郡等地方會發生叛亂,進而拖延住秦國的部分兵力。

    自秦國崛起後就不停的蠶食山東六國的地盤,由於趙韓魏楚跟秦國接壤,因此這四國的地盤被蠶食得最多,不管是誰掌權都沒有停止過蠶食的策略,呂不韋掌權也是一樣。

    因此,秦國新佔據的地盤很多,佔地面積也很大,這些地方由於四國的百姓一時間還接受不了秦國的佔據,為了穩固地盤,往往需要駐軍。

    地理位置越緊要的地方駐軍自然就越多,地理位置一般的地方也有一定數量的駐軍,這一地一些秦軍,那一地一些秦軍,因此大量秦軍被分散在了秦國腹地之外。

    這也是歷史上合縱聯軍繞過函谷關後能夠一路打到距離咸陽七八十里的重要原因,腹地兵力空虛,根本無法阻攔合縱聯軍,分兵去守只能是找死,還不如匯聚兵力來咸陽,跟合縱聯軍來一個決一死戰。

    歷史證明了這種決策的正確性,如果真的分兵去守,那就成了添油戰術,大概率會被各個擊破,最後沒有足夠的兵力守護咸陽。

    成嶠以前提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儘管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要放棄吃進嘴裡的肉何其難也?

    好在嬴政,成嶠,呂不韋,蒙驁,王翦皆知道合縱聯軍中有一個秦國的超級大內鬼,為了擁有足夠的兵力,趁機狠狠坑合縱聯軍一波,大家都能夠接受。

    失去的只是暫時的,等擊敗了合縱聯軍,拿回來的東西將會更多!

    秦國高層達成了共識,下面的人就算不理解,面對如山的軍令也只能執行。

    因此,等到合縱五國暗中運作秦國新佔之地發生叛亂時可謂相當的順利,大部分地方根本沒有秦軍前往鎮壓,合縱五國的探子進入秦軍駐紮的軍營時,發現軍營中早已經人去樓空了。

    之所以說大部分地方沒有秦軍鎮壓,而不是全部,那是因為秦國並不是放棄了所有佔據的地盤,大城,險關,津要等地勢緊要,作用重大的戰略戰術要衝並沒有放棄。

    這些地方發生的叛亂被秦軍被輕易鎮壓了,秦軍收縮的大部分兵力就藏在其中,成為了一顆顆銳利的釘子,牢牢的釘在新佔據的地盤上,隨後可以出兵收服失地。

    雖然這些釘子並不可能扛住合縱聯軍的攻擊,但想要拿下來必須用人命去填,而且是大量的人命。

    畢竟守城方本就佔據優勢,而且秦軍固守的不是大城,就是地勢險要的戰略戰術要衝,軍械糧草儲備充足,兵精將廣,絕對是長著尖刺的硬骨頭!

    想要把長得尖刺的硬骨頭全部啃下,所付出的傷亡絕對是恐怖,代價更是不可承受的。

    再說哪一邊作為主力去把掉這些硬骨頭,也是一個問題,像是趙國地盤的硬骨頭,其他國家的軍隊是絕對不可能為了趙國填進去大量士卒的性命。

    那麼哪個國家的地盤,哪個國家就去啃硬骨頭?

    如果這樣做,那還是聯軍嗎?

    乾脆收復失地後,各自啃那些硬骨頭了。

    別說聯軍解散了各自為政,就是聯軍離得遠了一些,都有可能被秦軍襲擊的危險,秦國擅進攻,哪怕是防守,也是守中帶攻。

    像騎兵這種兵種,總不可能拿來守城消耗吧?

    每培養一個合格騎兵的成本至少是步兵的三四倍,用來守城,簡直是暴殄天物,而且統帥腦子肯定被驢踢了!

    因此等到聲勢浩大的三十萬合縱聯軍把該收復的失地都收服後,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一個個打過去吧,實力消耗太嚴重,等打到更加險要的函谷關等關隘時,別說攻破函谷關等險關了,還要面臨被秦軍反衝擊的風險,一旦頂不住,那就是全軍潰敗的下場。

    不打吧,損失也很大,這三十萬精兵人吃馬嚼,每天消耗的財富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重要的是無功而返會對軍心士氣以及各國的心氣造成巨大的傷害。

    再說合縱聯軍也不是一拍腦袋,想組建就能組建的,說服各國同意本就是一個難題,更重要的是糧草金銀的損耗,戰爭本就是吞金巨獸。

    再想組建合縱聯軍,就算一切順利,也得幾年有了積蓄才可能。

    五國的統帥為了破局,各個絞盡腦汁,當然新任的衛國大將軍完全就是湊數的,若是公孫羽,好歹當了那麼多年大將軍,名氣也算過得去,多少有點話語權。

    真正做主的是趙韓魏楚四國的統帥,這四國的統帥分別是趙國龐煖,韓國姬無夜,魏國魏庸,楚國春申君黃歇。

    龐煖在歷史上是趙國末期的著名將領,還是一位縱橫家,在這個世界更是隱藏的鬼谷派掌門。

    這四人的話語權也不盡相同,龐煖作為合縱聯軍的實際指揮者話語權第一,但春申君黃歇的話語權完全可以並駕齊驅,甚至還要高一點。

    春申君黃歇雖然還沒有後世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名號,但卻是如今僅存的一位名氣最大的公子,平原君趙勝已經於上一年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