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九十章 鐵鎖橫江

景色到此又是一變,平臺上有一座小樓的臺基,這裡便是“吊黃樓”的遺址了。

傳說黃庭堅喜歡在此欣賞江景,這傳說倒是頗為真實,因為黃庭堅的詩歌裡提到過在這個位置看到的岷江景色。

吊黃樓始建於宋代,到了清代又進行了重建,到了現在又只剩下了臺基。

但是位置是確定的,那就是著名的“鎖江石”。

“宋代有這樣的工藝水平嗎?”在廢墟上看著下方豐水期裡的岷江水面:“這也太寬了吧?”

“鐵索橫江只是個形容。”周至說道:“《宋史·劉廷讓傳》裡邊講過‘鎖江’這類設施的工藝: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樑,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廷讓等將行,太祖以地圖示之,指鎖江曰:‘我軍至此,溯流而上,慎勿以舟師爭勝。當先以步騎陸行,出其不意擊之。俟其勢卻,即以戰棹夾攻,取之必矣。’”

“《大明一統志》裡也有類似記錄:‘鎖江,在成都府城北,兩岸大石屹立,昔因置鈇絙橫截其處,控扼夷蠻’。”

“所以這種設施其實是用來保護港口用的,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將江灣用鐵鏈攔截起來,讓敵人的船隻無法過度逼近灣內的港口城池,同時還能利用它架設浮橋,構成一道前出的防禦線,而不是真的將整個江流橫截,因為那樣成本太高,而且毫無軍事價值和意義。”

“走吧,我們去找找看,看看還有沒有固定鐵鎖的痕跡。”

於是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山,朝著江邊走去。

江邊石頭上打出來的固定纜繩的“牛鼻子”倒是很多,不過也沒法確定哪些是當年留下來的。

不過總體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灣子兩側都有不少的“牛鼻子”,如果真拿鐵鎖將之連接起來,架上浮橋和敵棚,真的就可以構建一所“水寨”。

張路有點明白了:“曹操赤壁之戰前,將水寨修在濡須口,就該是類似的地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