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九十章 鐵鎖橫江

“對呀,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何詩情說道:“初二那年學校書法大賽你就是寫的這個。”

肘子給臊了個大紅臉:“那個時候是不懂,純粹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是因為這首詞的韻律和書法非常契合,我脫貼寫字的時候,發現寫這首最順手,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

“宋朝有個江西詩派,其中黃庭堅是創始人,主張學習杜甫,尤其是以杜甫到夔州,師風大成以後的詩作為核心。”

“黃庭堅以後,陳師道、陳與義也收他的啟發,走上了類似的創作道路,影響深遠,後人將他們稱為‘一祖三宗’。”

“說起來杜甫在宋代黃庭堅當時,其實還並沒有被如何推崇,達不到後世‘詩聖’的地步,這裡邊黃庭堅這學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家在流杯池旁享受了一會兒陰涼,接著往溪流上游走,從谷底到崖壁頂,沿著蜿蜒臺階而上,有幾個平臺錯落其間,時而寬敞平緩,時而臨崖高懸,這樣的美景,既有自然美,又有音樂美,不能不說,黃庭堅真會選地方玩兒。

谷口還有一棟小樓,名為涪翁樓,位於流杯池旁,據說建於宋代。相傳是北宋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謫居宜賓時,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

小樓雀簷翹角,畫梁雕窗。樓上為閣,樓下為廓,外形雋秀精美,樓欄造型典雅。樓正面涪翁樓三字匾額,為著名的“魯迅三兄弟”裡,老三週建人所書。

不過現在這棟樓明顯是重修的,因為是一棟鋼筋水泥的建築。

好在據說是在涪翁樓原址上,依原樓圖樣重建的,從邊上有《培修涪翁樓募捐功德》碑可以看到說明。

這裡保持的天然的景緻和園林,是古代文人造園時,崇尚依託自然山水理念的產物,可以想見此樓建成後,黃庭堅極愛此地,常邀約宜賓的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在這裡以山水為友,與林泉相鄰,讓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黃庭堅得到了明月清風的慰藉。

在這風雅情境之中,黃庭堅留下了《安樂泉頌》、《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於後世。

沿著石階一路向上,來到山口高處一棟樓前,便能夠見到山後的岷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