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一章 生僻字的重要性





“況且我們使用gb2312編碼這麼久了,除了一些生僻字以外,還是基本能夠滿足需要的嘛,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來了,現在又擴展了這麼多,應該滿足絕大多數應用場景了嘛。”





“哈哈哈哈……”辜幼文聽到這個說法,不禁沒有生氣,反而像聽到一個懵懂的孩童講出無忌的童言那般給逗樂了:“小王是理科生,以前是搞數學的是吧?所以你有這個想法我們也不怪你。”





“我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所有人都是點頭。





“那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失敗而被舜殛死於羽山的鯀,大家知道嗎?”





這下理科參會者那邊,點頭的就少了一半。





“大禹的父親,名字叫鯀,鯀字有三種寫法,大家知道嗎?”





這回連文科這邊的教授都有不清楚的了。





“肘子,你來講。”辜老將裝逼的機會留給了周至。





周至只好接著:“鯀字有三種寫法,一種是大家熟悉的,一個魚,一個系;第二種是一個魚,一個玄;第三種是一個骨,一個系。”





“鯀是禹的父親,相傳為顓頊之子,一說顓頊五世孫,姒姓,字熙。居於今河南嵩山一帶,當時是崇地,所以稱有崇氏,又稱崇伯。”





“堯時洪水氾濫,鯀受四嶽推薦治水,用築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於羽山,其子大禹改堵為疏,最終治水成功,到後來將天下傳給兒子啟,開啟了華夏‘家天下’的時代,這就是夏朝。”





“辜老想說這個故事,我想是因為另一個生僻字。”





“很多記載,說堯令祝融殺鯀於羽山,鯀化為黃能,沉入羽淵。”





“關於這個字,有很多記載,《歸藏·啟筮》雲:‘化為黃龍。’《左傳·昭公十七年》雲:‘化為黃熊。’《國語·晉語八》雲:‘化為黃能。’《拾遺記·卷二》雲:‘化為玄魚。’”





“晉代郭璞引《開筮》曰:‘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人部》曰:‘黃熊,龍類也。’”





“明代陳士元《名疑》曰:‘鯀封於崇,《國語》謂之崇伯,《左傳》作崈伯,鄭子產謂鯀殛羽山,其神化為黃熊,入羽淵。黃熊或雲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