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一十三章 對俑





兩耳上緣平眉,下緣與嘴角相齊,古代面相上講這是一種福像,歷史記錄裡劉備便是如此,還有好多佛像造像也是如此。





文官俑頭戴皮冠,和周至常見的文官俑不同,似乎更類似在秦始皇兵馬俑頭上見到的“皮弁”,身上的廣袖衫更是奇特,袖子的開口極大,俑舉手齊胸,手藏在衣袖當中,而衣袖下襬的長度也超過了膝蓋。





而上衣的樣式也不同於中原地區的左紝,左肩和右肩各有一個平扣,似乎文官俑的袍子外面還穿著一件帶邊的錦襖,襖子的樣式似乎是從騎兵的皮甲演變而來,下襬長度在膝蓋以上,還不如衣袖的垂深。





衣服下襬再往下就與傳統文官服飾迥異,漢人服飾,從周代開始就是上衣下裳,“裳”,是類似裙襬的一種穿著。





而這位文官,“衣”的下襬只到膝蓋到大腿根的一半位置,表面穿的卻是一條闊腿的“褲”!





褲的後部將文官的腳掩蓋了起來,只露出翻頭鞋的“雲頭”。





周至認真看了一下俑:“我對俑沒研究啊,不過從服飾看,就不是漢族政權的文物服飾,明光鎧的出現是北魏時期,這個文官的開臉和雲岡石窟的立佛造像有些類似,這墓葬雖然採用漢地的喪葬習俗,可俑的服飾依舊保留著著遊牧民族的特點。”





“兩個俑的身上都繪有三彩,衣服是紅色,眉眼鞋子是黑色,臉和手現在雖然也是一種黑灰色,但那是鉛粉氧化後所致,之前應該是粉色的。”





“這是燒好俑後再在外面施彩的工藝,與兵馬俑有些類似,所以我猜這應該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時期才有的陪葬俑。”





“這對俑高度得有一米四吧?這就彰顯出當時的雄厚國力和藝術風格……所以……北魏?”





王研究員豎起了大拇指:“肘子可以,考不到啊,猜都能夠猜對。”





周至趕緊謙虛,對著馬爺尬笑。





馬爺也笑,知道周至尷尬在哪兒,就是昨天回來路上聊的那個故事,在博物館拿著真品猜來歷,跟在潘家園拿著東西猜真偽,真的是兩個不同的難度級別。





手機用戶請瀏覽wap..org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