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一十三章 對俑





“另外……”沒給兩個研究員太多的時間,老爺子緊跟著說道:“肘子還是建元墓石的發現者,從實物上找到了證據,徹底結束了千年來關於中國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不是‘建元’的爭議!”





“……”兩名研究員已經被震驚得無語了。





在普通大眾眼裡,這幾件事兒就是報紙上一個不起眼的小豆腐塊,新聞當中一句話而已,起不了什麼波瀾。





然而在搞文史研究工作的人眼中,這是不啻於石破天驚的發現。





能夠改變學界對歷史的認知,解決對歷史謎團的爭議,這樣的機會無數文史工作者兢兢業業一輩子,可能都輪不到一回。





然而兩人們心自問,當這樣的機會降臨在自己面前的時候,自己能夠把握住嗎?





有多少人,哪怕是專業的文史工作者,在看到“建元四年蜀郡張造”八個字的墨跡,就能夠立刻想到文史學界有關於中國第一個年號的爭議?





有多少人,哪怕是專業的文史工作者,在看到類似啤酒瓶蓋兒的王莽當十錢的時候,就能夠立刻聯想到這可能是用一種特殊方法制作出來的?











一次的確可以算是偶然,兩次呢?三次呢?





“這還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了。”陳研究員笑道:“如此說來肘子對墓葬是有研究的,看看這對兒人俑。”





“沒有沒有,我也就是對漢墓和宋墓相對比較熟悉一些,這對俑跟我見過的都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





“這是文官俑和武士俑吧?”





“對,肘子你給斷斷代。”





這對俑的確非常“漂亮”,武士俑秉承漢俑而來一貫的誇張,左手扶著豎立在身前,一頭著地的盾牌,右手握拳,之前應該握著兵器,頂盔貫甲,甲是兩胸帶護胸鏡片的“明光鎧”樣式,盾後露出的右腿穿的是褲子,古代應該叫做“褌”,腳下是平靴,威勐之極。





武俑的開臉南非橙值得稱道,怒目圓睜凸出,虯髯翻卷,鼻子粗大,嘴唇厚重,嘴角下撇,下巴前突,整個姿態和表情是在收腹斂勁,“站軍姿”等待檢閱時的生動形象。





而文官俑的開臉就不一樣了,比武將開臉小了三分之一,由“田字臉”變成了“目字臉”,眉毛低垂,目光下注,筆如懸膽,嘴唇厚而開口小,嘴角深陷入豐腴的面頰,營造出一種微笑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