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不斷創新

  “除了標準的古典獸足夔龍外,成化朝開始出現三爪夔龍,即雙足變化為角龍狀的三爪,到清朝雍正時期,御廠還製作出五爪的夔龍。”

  “清中期以後,夔龍作為主圖桉在瓷器上銳減,更多是作為輔助紋飾出現,這種夔龍小紋飾也有一個俗稱,叫做‘柺子龍’。”

  “剛剛我們說了,夔龍和應龍的區別,有一個大特點就是含花,包括靈芝,但是我們卻也要將之和另一類龍區別開來。”

  “有一類龍,後來也演化出了口含靈芝的特點,那就是螭龍。”

  “螭在古代傳說中,是一種沒有角的龍,《說文》所說的‘無角曰螭’,指的就是這個。”

  “但是和夔龍紋在瓷器上的反映,和古籍中以獨腳為特徵大相徑庭一樣,螭龍紋在瓷器上的表現,與古籍記載也完全不同。”“瓷器上的螭龍紋,多為獨角,偶爾雙角,幾乎沒有無角的情況。”

  “螭龍紋的產生也非常的早,最早可以追索到原始社會,是當時的圖騰標誌之一,在古代建築以及青銅、玉、陶瓷等工藝品中經常出現。”

  “早期文獻當中,螭是一種獸形,類虎,更多以‘螭虎’相稱。”

  “比如《宋書·志第八》中記載:‘初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鈕,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高祖佩之,後代名曰‘傳國璽’,與斬白蛇劍俱為乘輿所寶。”

  “螭紋用到瓷器上,洪武、永樂御廠中並沒有發現,螭紋瓷器,從宣德朝才開始出現,與應龍、夔龍紋的始用時間大致相彷。”

  “宣德瓷器上的螭龍,皆為四足,爪數可細分為三爪、四爪和五爪三大類。總體看,其強悍雄健的體形與當時流行的龍紋極為相似,特點是身上缺少鱗片,頭部獨角,尾部呈卷草形狀。當時的螭龍形象多作口叼靈芝,應該是從夔龍口含蕃蓮造型取得的靈感。”

  “宣德螭龍形象確立後,在較長時間沒有太大變化,到了清代,官窯瓷中才開始出現唇上帶龍鬚的螭龍和呈獸足表現的螭龍。到後來甚至獸足螭龍和龍爪螭龍出現在了同一瓷器上,到乾嘉時期還經常出現足攢花、爪攜靈芝等螭龍紋造型。”wΑp.kanshu伍.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