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同行

  “暈散嚴重的甚至影響到紋飾,致使紋飾線條混淆不清,這就對畫工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要求比劃更精細,設色更精準。”

  “然而除了少量的精品,多數匠人的手藝達不到這麼高超,因此畫面上時常會下筆過輕,造成漏釉現象。有些又下筆過於濃重,導致青花裡夾帶有黑褐色斑點。”www.wenxue一二.Com

  “但不同於元代、明初的蘇料呈色,石子青的黑斑並不滲入胎骨,手感上沒有凹凸不平的情況。”

  “但是崇禎青花固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卻也又前後兩次青花高峰所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題材和用筆。”

  “因為失去了官窯創作的禁止,崇禎朝的匠人們徹底放飛了自我,開創了類似中國畫中澹墨水彩的皴點用筆,大量採用變形、誇張或簡筆手法,畫面筆意豪放,無所拘束,極富詩意。”

  “題材也變得十分寬泛,內容豐富。文人山水畫,成了這一時期最多見的題材,畫意具有明末國畫的風韻。”

  “畫面中多有古詩,內容極富生活氣息,茅屋、草亭、舟橋、漁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歷史典故,神怪傳說,戲曲故事等等,都在這段時期成了裝飾題材。”

  老張絕對是個高手,周至一邊用筆刷蘸這有機溶劑刷著石榴尊的底漆,一邊聽著他的講解,心底裡暗自點頭。

  世人多好跟風,說到青花瓷,要不就是明永宣,要不就是清三代,鬼谷子下山罐拍賣出天價之前,連元青花都沒人待見的。

  崇禎青花作為“轉型期”的重要時代,直到多年以後,都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地位。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一般的收藏者對於青花瓷這個門類的研究不夠深入,收藏界也只認“年號款”,對於非“年號款”和著名底款的瓷器,一律打入“民窯”,其實是被大量粗製濫造之作給拖累了。

  而面前這個張誠,能夠在一眾收藏者中看到崇禎青花的價值,懂得獨立思考,還點評得如此到位,這種將營生當做學問真正研究的態度,得到了周至的認同。

  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