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同行

  “還得看看開片。”老張從櫃檯裡摸出一個修表的放大鏡安在眼睛上,就這陽光認真地看了一遍石榴尊上的細小開片:“嗯,的確是康熙本朝的特徵。”

  等到取下放大鏡,見周至已經調好了試劑,眼巴巴地看著他,不由得自失地一笑:“現在看得勉強明白,不過要是在半夜的手電光下,我是絕對不敢出手的。”

  說完又伸手摸向那對兒筒瓶:“但是錯過這個,不應該啊……”

  “哈哈哈哈……”老柴開心得就跟他撿到寶一般:“你就是欺負我們水平不大行,沒想到今天來了個高人,讓肘子在一邊忙活著,咱們這邊開課!”

  “那不成班門弄斧了?”張誠性格似乎很好。

  “張叔別這麼說,我也想聽聽。你為什麼也對崇禎青花這麼感興趣。”

  “行,那我就說說。”張誠又給大家倒上了茶:“崇禎時期,明朝國勢已經嚴重衰退,景德官窯已經處於停廢狀態,僅有民窯繼續生產,官府如果要生產瓷器,需要跟民窯定製,這就是陶瓷歷史上著名的‘官搭民燒’制度。”

  “當時民窯瓷大量出口,但是制瓷質量明顯下降。從明清制瓷史來看,崇禎青花正處於從萬曆後期到清康熙前期的最低谷,最大的體現,就是制胎。”

  “崇禎青花用高嶺土製胎,胎質大多粗糙、疏鬆。胎色灰白色。胎體普遍較厚。釉層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澤度不強,釉色白中閃青,也有青灰色,部分甚至還開片。”

  “為了掩飾不足,當時盛行在器物口沿處施一圈醬色釉。圈足一般設計較矮,這是為了從視覺上阻斷底部露胎。”

  “線外沿旋削較多,大碗圈足邊牆內壁有較深的挖足殘痕,行話裡叫‘二層臺’。盤、碗底部時常有跳刀痕,或者在足底留有沒旋削淨的小臺、窯渣、雞心凸起。”

  “這些都是造胎之後二次旋削修胎後留下的痕跡,說明景德在這段時期裡,在摶泥塑胎工藝上嚴重退步。在制胎上重機械勝過重手工,很明顯是為了滿足大批量民間燒造的需要。”

  “這段時期的青花色料採用的是石子青,這種青色的有點是呈色穩定,但弱點是自由呈色最好的青花才鮮豔青翠,而大多數因為受工藝精細程度影響,導致色調暗澹,也如蘇料那般有暈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