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綻

  “用行話講就叫‘大開門’,用現代話講就叫‘標準器’,我們可以將之作為乾隆官窯器物的重要參考,將它和其它疑似乾隆的青花瓷器相比較,作為鑑定的依據和參考標準。”

  中年男子將印泥盒拿在手上研究了一陣,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又轉給了眾人觀瞧,大開門的東西這些人還是有鑑別能力的,都點頭贊同周至的說法。

  得到眾人認可之後,周至將印泥盒翻轉過來露出胎底,再將天球瓶的底亮出來:“大家再看,現在可以看出差別來了吧?”

  的確很容易識別了,一個人便指著天球瓶:“瓶胎更加膩白,還細。”

  “那就不對了啊。”中年男子疑惑了:“不是說康乾之後,青花胎體越往後越粗嗎?怎麼這反而更細了呢?”

  周至笑道:“這裡所謂的粗,是指的工藝而言,比如刮胎,接胎,修胎,當然淘泥的精細程度也包含在內,但那是針對永宣青花為頂格標準,不能用機械時代的化工胎來進行比較的。”

  “這件天球瓶的破綻就在這裡,這個胎土之所以會變得過於膩白,那是因為多了一道後世才有的工序——除鐵。”

  “除鐵是後世製造瓷土的標準工序,因為多是用鋼鐵球磨作為製作泥粉的工藝,因此為了保持瓷土的品質,在造泥之前,還需要多加一道除鐵的工藝,這樣燒出來的瓷胎才會白淨無暇。”

  “而以前的胎土是沒有這道工序的,因此無論如何細膩,胎土裡邊依然會出現發尖大小的棕黑色小點,這本身不是粗細問題造成的,而是鐵元素雜質析出造成的,因此無可避免。”

  “這也導致真品的胎色,比後彷的要體近自然,自帶著淺青或者淺紅,而不是發膩發白。”

  “這個天球瓶的胎土不對,是第一個破綻,胎紅過於統一,是刻意作成的胎紅,這是第二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