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八十章 理想主義

 
學校的遴選工作要到今年四月才能初步完成,因此現在的蜀大,經費並不算寬裕,建築說得好聽叫“古色古香”,說得不好聽,其實有點破敗。

 
不過大操場,水泥澆築被學子們坐得光滑的路邊座椅,老式的路燈,參天的巨大老樹,以及三館三樓可以稱作文物的建築——圖書館、化學館、數理館,以及知文樓,瑞文樓,萃文樓。

 
其中三館是中西合璧,三樓則是濃濃的中式風格,因為建築都是四五十年代的,周圍的樹木到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粗壯,枝葉繁茂,彰顯著校園的悠久的歷史和雋永的氣質。

 
蜀都大學圖書館,那是周至心嚮往之的“聖地”。

 
對外出借的圖書,在解放前就已經達到了近二十萬冊;而作為妥善珍藏的宋元刻本,以及唐代一來各種稿本,抄本,更是多達三十萬冊。

 
這是什麼概念呢?後世做了一個統計,整個中國能夠找到的宋刻本不超過一千兩百部,其中國家圖書館五百餘部,北大圖書館一百五十餘部,上海圖書館兩百餘部。

 
而宋刻本,以杭州為上,眉山次之,建本最下,因此除了首都,主要也集中與江浙和巴蜀兩地。

 
直到周至穿越之前,蜀大出版的叢書《宋集珍本叢刊》,也才出版到一百零八冊,收錄四百零五部。

 
這裡邊好多東西,卻是連蜀大優秀畢業生池薛荔同學都不清楚的,不過池薛荔也不奇怪,反過來取笑周至:“處心積慮用心良苦,這麼多研究都做到前頭了,就是不知道最後錄得進我們中文系不。”

 
“哼,不讓進我硬進!”周至信心滿滿。

 
“行,你牛!”池薛荔一手扶著方向盤,一手豎起大拇指:“你別以為容易,我們系的收分,高的很!”

 
這話其實也沒錯,蜀都大學中文系現在排名一向全國前五,西南第一,無數重點課題排著隊等待攻克,錄取分數比清北一些冷門院系也不差。

 
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大家一邊鬧著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邊瘋狂追捧朦朧詩,新寫實主義,新歷史主義;為大眾文化思潮歡呼雀躍;為古典人文情懷和現代道德人格大聲疾呼;為信仰和靈魂歌頌;為女性主義文學思潮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