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二十九章 吃的地位

    而面前這位付霞,再一交流,原來是牛津大學的大學生,因為一箇中國少數民族研究項目來到蜀大交流學習的,而且她的那口牛津腔不是後學的,因為她家就在牛津大學裡。

    父親是世界文化史學術權威,母親是東方史教授,不過專精不是中國,而是印度。

    

    付霞現在弄的那個課題,其實就是從母親那邊要過來的。

    “不過有了小姑娘在,班上那幫傻小子學藝的勁頭也足了不少。”張元福笑道,笑容裡甚至有幾分寵溺:“就是多了個小尾巴,時常跑來鑽後廚。”

    “也是莫大的機緣和運氣啊……”周至感慨:“其實我也愛鑽後廚,老家郭師的私房菜館裡有道酒香肚頭,那可真是守了好久的鍋邊才勉強把得準火候。”

    “小周師父是好人!”張元福其實人挺直爽,當然要是不直爽怕是也多不了這麼個牛津小跟班:“不但沒有看不起咱們,還給咱們寫書!”

    “張師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有多麼的偉大。”周至切換成了英文,對付霞說道:“這樣的手工藝的傳承,我認為應當屬於人類文化的偉大遺產,等同於文物、古蹟等物質的,等同於文字、典籍等語言載體之上的,無形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金髮老外頓時點頭如搗蒜:“是的是的,你的《川味趣談》就是我的中文教材,比學校發的歷史材料有趣多了!”

    說完又嘆氣:“你要是在學校多好,就可以成為我的‘語言對子’了!”

    如今的中國對於國外留學生的關心可謂無微不至,除了居住條件,學術輔道,方方面面都是給予了最好的條件,其實就是一種自卑心理在作祟,生怕被別人看不起。

    “結對子”也是蜀大的特色,每個留學生,學校會給找一個對應的外語專業中國學生,負責和她/她進行中文交流,以便讓留學生儘快適應中文環境。

    而中國學生也願意,畢竟也不是永遠用中文交流,這樣自己的外語能夠進步。

    還有就是通過外國留學生,真實地瞭解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