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八十三章 門牆

    七。”

    “好。”辜幼文用竹片拍了拍自己的掌心:“解一個,慶祝的祝。”

    “祝,祭主讚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為口為巫。’”周至張口就來。

    “嗯,皇,皇帝的皇。”

    “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讀若鼻,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

    “冬,冬天的冬。”

    周至正要開口,辜幼文將竹片舉起來:“去寫下來。”

    《說文解字》光背是信息不全的,因為裡邊還有古字的字型。

    周至取過紙筆來,寫下來兩個奇奇怪怪的字:“這個是小篆,這個是古文。冬,都宗切,仌部,小篆字型是這樣,解釋:四時盡也。從仌,從夂。夂,古文終字。這第二個是冬的古文,古文冬,從日。”

    “你覺得《說文》的這個說法,對嗎?”

    “許慎所能得到的冬字,字型來自金文,但那還不是最早的冬字。”

    周至說著又在紙上畫下一個圖形,就好像掛在釘子上的一根跳繩:“這是甲骨文裡‘冬’的初字,是一個首尾打結的繩子,表示‘終結,結束’的意思。”

    “許慎收集的金文冬字,繩結圖形依舊予以保留,不過在繩子中間,增加了一個表示太陽的‘日’,用來表示‘冬天’這個概念,意思是一年日子的終結。”

    “許慎認為‘夂,古文終字’,以及‘古文冬從日’,其實都是對的,不過也沒有說全,那就是‘夂’來自首尾打結的繩結。”

    “後來字體演變,大家認為這樣表達不出冬日寒冷的印象,於是在字的下方,添加了兩串冰凌,這就是冬字下面兩點的由來。”

    “再到後來為了方便書寫,到小篆演變成了以冰凌代替太陽的冬,並且以之為基礎,發展成今天使用的冬字。”

    “師祖祖,我說得對不對?”

    “哈哈哈哈……”辜幼文開懷大笑,將竹片朝桌上一丟:“吾輩後繼有人也!”

    乾爹頓時大喜:“肘子,快拜謝師祖祖,師祖祖答應將你列入門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