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五十七章 回鍋肉的考究

    “……算了我先給乾爹送東西去。”

    “老規矩,好東西先放我這兒鑑賞半個月。”

    “老規矩,鑑賞完後給我出個鑑定書。”

    “滾!”

    又叫了一輛三輪,周至從四表舅家裡出來,一溜煙去了文化館。

    如今的文化館地方不小,口岸也好,就在新公路碼頭上頭,新華書店對面。

    文化館類似一個小公園,進門是月亮型的圓門,這在夾川各個單位裡都挺少見的。

    進門又是是一個石頭階梯,上去是大禮堂,縣裡有時候搞演出就在那裡搞。

    對面是幾間打穿的大屋,類似佛寺大雄寶殿的樣子,裡邊是一些縣裡名人的書法繪畫作品,有時候這裡會舉辦展覽,現在裡頭有一群娃子正在練字。

    那是文化館裡的文化人,為了找外水舉辦的書畫班。

    右手是一棟新修的四層磚混樓房,文化館的倉庫、資料室、辦公室都在那裡。

    理論上,乾爹是文教局的副局長,文化館是兼管,而縣誌辦,用後世一個詞兒來形容,那就是用愛發電。

    自己發電就算了,還拉著周至一起發電。

    不過周至也沒有慣著自家乾爹,本來說好整理非遺,啊現在還叫做“傳統技藝”,結果周至從九鬥碗開始,利用文化館的資料,縣誌,加上乾爹收集的資料,還有四表舅的指導,最後寫出了一本美食隨筆,取名叫做《川味趣談》。

    這部書的第一冊三十萬字稿件現在就擺在吳靈均辦公桌上,吳靈均正在興致盎然的翻閱著。

    “來了?”見到周至拖著兩個箱子進來,吳靈均放下稿件:“寫的是不錯,不過你這回鍋肉起源之說,是不是扯得太遠了?”

    “科普,就是小科普而已。”

    周至的文章裡做了幾種推測,認為回鍋肉的來歷有幾個說法。

    其一是客家的一道家常菜“青蒜悶燒肉”,裡面用的青蒜苗,也是回鍋肉必用的材料。

    其二是乾爹的收集的記錄,明代成書的《竹嶼山房雜部》裡邊,記載的一道明代菜餚叫“油爆豬”:

    “取熟肉,細切膾,投熱油中爆香,以少醬油酒澆,加花椒蔥,宜和生竹筍絲、茭白絲同爆之。”

    這種油爆豬的烹飪方法,已經跟後世的回鍋肉比較相近了。只不過在配料上少了一味豆瓣,配菜從青蒜換成了竹筍絲、茭白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