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五十六章 至寶

    四表舅笑道:“這是摘錄自蘇頌的一首詩歌,《蘇明允宗丈挽辭二首》。”

    “嘗論平陵系,吾宗代有人。

    源流知所自,道義更相親。

    痛惜才高世,齎諮涕滿巾。

    又知餘慶遠,二子志經綸。”

    “我知道了,這是蘇頌祭奠蘇洵的輓詩,蘇頌和蘇洵是同宗,都是唐朝宰相蘇味道的後人。”

    “誒?”四表舅反倒是有些奇怪:“你這都知道?”

    周至心想只要跟蘇家人相關的我都知道得大差不差,畢竟自己寫的那本小說就和蘇家人大有關係。

    但是黃庭堅畢竟屬於蘇家人外圍,差了那麼一丟丟,導致周至只能記得他七個名號和著名事件。

    “知道一點。”現在四爺爺這樣問,周至也就回答:“蘇頌還是著名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黃庭堅更不用說了,蘇門四學士裡,牌面最大的一位嘛。”

    “不過用一首吊哀詩作為印文,這樣好嗎?”周至有提出了新的疑問。

    “這得看他當時的境遇。”四表舅說道:“當黃庭堅被貶時,長兄黃大臨不遠萬里,送他到達黔州,黃庭堅為此寫下著名的贈別詩《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次年,黃叔達帶領自己全家和嫂子,也就是黃庭堅的夫人石氏,侄子黃相等親人,從蕪湖出發,千里迢迢,直到第二年才到黔州。兄弟見面時,黃庭堅寫下了著名的詞《謁金門·示知命弟》。兄弟情深,義振千古。”

    “就好像蘇軾和蘇轍兄弟情深一樣。”周至明白了:“源流知所自,道義更相親。”

    “《謁金門·示知命弟》是這樣寫的:

    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餘生今已矣。”

    “生死達觀,結合心情,印文用這五個字,難道不是更加貼切嗎?”

    “所以……”周至有些不敢說出那個推斷。

    “所以這是文化至寶,北宋黃庭堅的田黃石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