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五十六章 至寶

    “還有就是這裡,黔安二字,可不是你說的那個意思。”

    “還請表嫂指教。”

    “黃庭堅在擔任《神宗實錄》編修時,曾經記錄‘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之語,新黨重新上臺之後,以此攻擊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親眼目睹,此事當時,的確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

    “這個的確有點可笑。”周至說道:“當年曾有人建議王安石,說只要放幹梁山泊水,可得八百里良田。安石當時大喜,稍一思索後發現問題,問道:‘這些水又如何安排?’翰林學士劉攽應道:‘在旁邊再開八百里水泊就是。’安石因笑而止之。”

    “哈哈哈……”四表舅笑道:“所以說,文理不能分家啊,浚川耙鐵龍爪,其作用就是通過耙犁攪動河底泥沙,讓它們被衝往下游……”

    “然後在下游堆積。”周至沒好氣地說道:“結果就是上游疏浚得多厲害,下游就堆積堵塞得多厲害,這是自然之理。這個我要寫到書裡,北宋黨爭剛開始還據理而爭,到後來成了為反對而反對。”

    四表嫂笑道:“總之就是黃庭堅因‘鐵龍爪案’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黔州。從那時候起,他就有了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四個稱號。”

    “我記得宋人筆記有記載:曇秀來海上見東坡,出黔安居士草書一軸,問此書如何?坡雲:‘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吾於黔安亦云。他日黔安當捧腹軒渠也’。”

    “所以……印上的黔安二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是的,其後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

    “黔州就是如今渝州下的彭水縣,戎州就是五糧液產地宜州市,黃庭堅要從黔州到戎州,我們夾川就是必經之地!”

    “還有。”四表舅翻開印章:“印文這句,道義更相親。”

    到現在周至已經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了:“這句肯定不是說袍哥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