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五十一章 衙內做派

    興修水利是保證農業增產的大事,小型水利是各縣各區各鄉和各個合作社都可以辦的,十分需要定出一個在若干年內,分期實行,除了遇到不可抵抗的特大的水旱災荒以外,保證遇旱有水,遇澇排水的規劃,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從此之後,我國農田水利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最終在六零年達到了最高潮。

    雖然快速發展帶來了攤子過大,開工數量過多,工程質量達不到要求,管理水平跟不上,建成的水利工程難以發揮應有作用等諸多問題,但是在“蓄水為主、小型為主、社辦為主”的“三主”治水方針指導下,超過華夏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以“全民大辦”為特徵的新中國農田水利建設運動,也在今後數十年裡,一直髮揮著巨大的作用。

    直到周至穿越之前,這些全國各地的農田水利,依舊發揮著它們的作用,整個民族依舊在享受著那二十年造就的“紅利”。

    但是這也是指的大工程,重要工程,如白米鄉、望龍鄉里那些最多造福一兩個鄉的小水庫、小水渠、小塘壩,因為鄉里無法在組織起當年那樣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導致失修,失效。

    這就是白米鄉這樣的魚米之鄉,都開始出現旱情的原因。

    因為以前的白米望龍兩鄉,本來就沒有這麼多的耕地,在小水利興起之後,耕地面積也就有了相應的,長足的增長。

    等到那些小水利工程開始失修失效,依託於這些水利工程而增加的田地,就會面臨水旱災情。

    等到周至將這些都在飯桌上跟大家分析清楚了,老爸才知道,原來白米鄉的情況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樣子。

    劉大川是第一次來周家,雖然早就聽紫苑說過這小表弟的各種神奇,甚至自己就是周至占卜的主角,但也沒有親自聽周至結合國家的歷史,夾川地方水利史,歷年的流變,重要性和利弊分析,失修的原因分析,要整修的話難點在哪裡,縣裡經濟上的,政治上的,鄉里組織上的各種因素分析了一大通。

    而周至的老爸一邊喝湯吃蘿蔔,一邊微微地點頭。

    其實現在周至這樣的做派,就是古代很多官員子弟,俗稱“衙內”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