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四十七章 印章

    這就是真心沒有拿這些物件兒當事兒,周至看到裡邊連白銅水煙壺、烘爐之類的東西都有:“二哥這樣可不行啊,我現在就看,但是下不為例。”

    “東西放這兒,又沒定價,到時候人家說我們給他換了,那才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這的確是我疏忽了,下次我們可不能這樣幹了。”

    總的來說東西都還是不錯的,哪怕是民國仿燒的明清官窯器,其實再過二十年價格也是幾千上萬,現在用一套新瓷小碗就能換到,差不多就是幾塊錢的樣子,怎麼也不虧。

    東西大體分作了三塊,漢唐以前的那些明器,就拿去充實文化館館藏;宋代單色瓷到清乾隆以前的東西,也都收了,不過精品歸自己;至於乾隆之後的那些,按套碗的價格收可划不來,得壓壓價格,周至覺得四換一就差不多了。

    文物鑑賞這門學問博大精深,如今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

    要再往後,學習成本會變得高不可攀,學不紮實走眼捱打臉的機會那也多的是。

    四表舅就是最好的老師,金石玉瓷書畫雜項幾乎都是專家級別,但是周至覺得自己的精力實在是有限,本來只想在瓷器鑑別上學紮實一些。

    但是架不住如今的好東西實在是不少,雖然不想,但是也竟然漸漸有著朝雜項方向轉化的趨勢。

    比如這一批器物當中,出現了一個黃色的印章,還有一個棕黑色帶牛毛紋的筆筒。

    當週至看到那個筆筒的時候,心跳都不禁加速了一下,這東西的材料在四表舅家裡見過,基本可以斷定,是個非常珍貴的犀角筆筒。

    而那枚章溫潤細膩,色如橘皮,鮮豔通明,剛開始周至還以為是一大塊緬珀。

    琥珀質地很脆,根本不是製作印章的材料,這也讓周至心生疑惑,直到將印章拿起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判斷有誤。

    琥珀重量很輕,就和塑料差不多,而這枚小章的分量,很明顯是石頭。

    印章紅如血珀,肌理為極細緻,就好像堂屋裡的大蘿蔔一樣,半透明中帶著一些小而直的棉紋,整體綿密而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