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417章 趙國變法應何從


  “本將在萬軍之中,哪有什麼安全問題。”趙括搖著頭,掃視著眾人,笑道:“只要諸君協力,攻之急,守之固,則我大趙安矣,吾更安矣。”

  幾人聞言,皆知上將軍決心已下,誠如上將軍之所言,“攻之急,守之固”便無安全之虞,遂無再多言,當即雙手抱拳,齊聲道:“末將領命!”

  言罷,眾人亦是將“攻之急,守之固”六個字深深烙印在心底。

  更多的話語則是不必再講,行動已經開始。這也是趙括給趙軍上下帶來的風格——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

  戌時一刻,在夕陽散盡最後的一絲光和熱後,原本已經關閉的桑乾城城門悄然又被打開。原本還算熱鬧的桑乾城中,因為宵禁的緣故,此時已經是空空落落,大街之上幾乎雅雀無聲,只有巷中惡犬仍舊不知死活地在狺狺狂吠。

  只是那朦朧的月光下,桑乾主幹道上,卻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銜枚,馬裹蹄,旌旗半卷,浩浩蕩蕩的三萬精銳,竟是悄無聲息地在那主幹道上行進著,若非那在月光下隱隱反著光亮的鎧甲刀槍與那重重疊疊的錯落影子,真要以為這是一隻從地府而出的幽冥之師。

  三萬趙軍,或一人一馬,或一人二馬,浩浩蕩蕩穿城而過,殺向無邊黑暗之中,卻幾乎是悄無聲息,趙國邊軍之精銳可見一斑。

  沒錯,這三萬大軍皆是騎兵,趙括自上黨帶來的本就是精銳,上馬則為騎兵,下馬則是步卒,只是因為長平戰後,上黨缺少戰馬,這才沒有全副騎兵裝備而來,到了代郡,其他或許會缺,唯獨這戰馬卻是多了起來。

  於是,一隻三萬人數的大軍便被趙括拼湊了起來,甚至最為精銳的三千騎兵,更是一人雙馬,以備不時之需。

  看著一旁默然行軍的精銳大軍,同樣行進中的趙括不經感慨:若是長平之戰中,麾下皆有如此之精銳,自己哪裡還要動那麼多的腦筋,直接一力降十會,平推過去就好了。

  不由得,趙括有點兒羨慕李家老二來,幾乎沒戰都是以強臨弱,正兵攻之便是。

  當然,趙括也明白,打仗本來打的就是兵馬、錢糧,打的就是綜合國力,奇策或許能有一兩次的奇效,但終究國力的提升才是根本。

  而自己想要麾下皆是如此精銳,靠的不僅僅是軍法的嚴明,練兵的嚴苛,更重要的還是綜合國力的提升。簡單點說,你要戰士們訓練好,起碼也要讓他們吃飽啊!

  這兩萬精銳的騎兵,幾乎就已經榨乾了代郡近半數的收入了,若非邯鄲方面時時的貼補,僅僅憑著代郡,顯然無力支撐十數萬大軍的給養。

  這也是歷史上的李牧雖然手握雄兵,卻往往只能聽從邯鄲方面愚蠢的建議的原因之一(當然,愚忠也是原因之一)。沒辦法,後勤全都掌握在他人的手中,一旦掐斷了後勤,自己就算是再厲害,也是無用。

  後勤,補給,國力。幾個詞語輪番地在趙括的腦海中盤旋,最終還是化成了兩個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