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三百零七章 王的孤獨

 “西北的戰事,朕雖然只是看了些奏報,但是也知道,你才是真正勞苦功勞的人。若不是你,吐谷渾這群蠻夷,怕是已經給我大唐造成了巨大的危難。這一戰,你不僅僅是打敗了吐谷渾,你更震懾了吐蕃、高昌,乃至於西域各國,給我大唐營造了不可戰勝的形象。

 可是朕也知道,你的艱辛,孩子,苦了你了啊。”李世民嘆息一聲道。

 此時的李世民終於從帝王墜落人間,成了一個長輩,一名義父,有了真實的感情流露。

 可是他不演了,羅雲生卻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羅雲生垂首道:“臣不苦,苦的是那些為大唐戰死的將士,臣的個人榮辱不足計,只請陛下厚恤戰死將士家眷,以告袍澤們在天之靈。”

 李世民點了點頭,“中肯之言。朕已經傳旨,西北之戰的所有戰死或傷殘將士,三省將格外優恤,雲生可放心。都是血性的關中子弟,都是朕的英勇忠烈之士。朕怎會虧待?”

 羅雲生拜伏行禮道:“陛下仁義聖明,萬民幸甚。”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哼了哼,道:“隴右一行,還真是磨了你不少性子,以前你可不會與朕說這些話的。”

 羅雲生也笑道:“臣歷經了生死,也算死人堆裡打過滾,一些稜角也該磨平了,陛下若不喜歡臣現在的性子。臣這便在長安城裡做幾件混帳事給陛下開開眼?”

 有李靖,有秦叔寶,有程咬金一棒子長輩幫扶,甚至於連太子爺都是自己的弟子,羅雲生在長安素來是橫著走的,從始至終也沒少給李世民找麻煩。

 李世民愣了一下,接著仰天哈哈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抖抖索索指著他道:“剛誇了你一句,馬上便說起了混帳話,雲生啊雲生,你性子磨得再平,終究也是個混帳貨……不過,最近長安城少了你這號混帳人物,風平浪靜得很,久了便覺索然無味,說來朕倒頗為想念之前不時闖禍的你

呢。”

 羅雲生嘿嘿陪笑幾聲,也不敢再繼續開玩笑了,眼前這位可是名垂青史的唐太宗,跟這種人開玩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死了。

 李世民與羅雲生又喝了幾口,擱下酒盞沉吟一陣,道:“朕聽聞從涼州之戰到吐谷渾之戰,打的都頗為慘烈,當時朕正忙於內政,騰不出手來馳援,只聽說你在西北做出了一番功業,你且與朕細細道來。”

 羅雲生應是,組織了一下措辭後,便從剛上任觀風使開始,一直說到解決內亂,如何招商,如何打進吐谷渾,如何守城等等,諸多往事如走馬觀燈,一一向李世民娓娓道出。

 當然,有些地方羅雲生有意跳過去了。

 比如說崔雄如何搜刮異族的民脂民膏養活漢族百姓,當初既然選擇與崔雄站在一條戰線上,此時此刻就必須為他做做遮掩。

 比如說,將士們如何喪心病狂,殺良冒功,姦淫婦女。有些事情就算是羅雲生再怎麼控制,也是無法避免的。

 當聽到羅雲生領守軍,與敵軍在城下殊死廝殺時,李世民目中含淚,仰天喟嘆不已,直到羅雲生神情平靜地說完這西行的一切,李世民哽咽道:“雲生,真是苦了你了,朕這些日子時常後悔,不該把你調任隴右,一個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哪裡吃得了這般苦楚,後來朕在北方聽聞軍報後,曾與輔機言曰,就算隴右守不住,朕也不怪你,朕只願你能平安活著,隴右之得失,只不過大唐一隅之得失,疥癬之患而已,而你若有個好歹,卻是大唐之巨痛矣!”

 “朕沒想到,你竟然真的守住了隴右,為大唐保住了絲綢之路和整個西域,使得大唐從此後能夠放心經略西域,在百年棋局上落下至關重要的一子……”

 時隔久矣,羅雲生的表情和語氣已沒有半點波瀾,回首往事,腦海裡只有一片屍山血海,和一陣陣慘叫哭嚎,還有那座彷彿用屍骨和鮮血堆砌起來的石碑。

 李世民沉默片刻,終於平復了情緒,然後緩緩道:“那個部落的首領,名叫……拓跋木奇?”

 “是。”

 李世民目光又變得鋒利起來:“那支所謂的忠唐軍,是你給他的?”

 “是。”

 李世民語氣漸漸冷了起來:“你不怕犯了忌諱嗎?”

 對於李世民的詰問,羅雲生面無懼色的看向他,“那是西北已經危在旦夕,臣手下實力有限,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監視他們,還不如讓他們為大唐所用。臣既為大唐之臣,當務之首要者,先保住西北為上,為了保住它,臣不惜一切手段,只要臣問心無愧,任何法子臣都願意一試,若陛下覺得臣犯了忌諱,臣請治罪。”

 李世民緊緊盯著他,許久,終於展顏一笑:“不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凡事被框條所禁錮,終究只是個庸碌無為的蠢貨,那支聯軍用得好,這件事你沒做錯。”

 羅雲生笑了笑,坦陳此事以前,他便猜到李世民不會加罪,否則他便不會開口了,只是說這件事也要看人,若換了崔雄來說,此時恐怕已被打進了大理寺,事情雖是同樣的事情,說的人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簡單的說,羅雲生和崔雄二人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沒有可比性,崔雄屬於後孃養的那種。

 羅雲生想了想,道:“多謝陛下寬宏,西北守住了,但臣許諾拓跋木奇的一些事情,還請陛下開恩照準。”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點頭說道:“朕不會讓你失信於人,朕已經命侯君集代替你,經營西域,待西域徹底穩定之後,朕會在隴右道旁邊兒設置安西都護府,所以朕明日便會下旨,可將拓跋木奇所部盡數遷往庭州以北的草原,朕允其建牙帳,放牧,繁衍族群,並封安遠將軍,賜金銀糧食生鐵和牛羊若干,由安西都護府都督節制,明年上元節,賜其進長安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