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六十八章三個“臭皮匠”

  老範本是打算與葉安看看吳遵路搭建收留救助百姓的草棚,這裡是吳遵路的救災政績之一,當然要眼見為實,畢竟朝廷也要知曉錢花去了哪裡。

  百姓們見了天官到來,也並未有多少惶恐,大宋的老百姓幾乎都是這樣,在他們嚴重京朝官都是來打個過場的,太過遙遠。

  好在草棚還算不錯,至少沒有漏雨的現象出現,災民們也有吃食,在葉安提出以工代賑之後,通州便已經開始招募災民開墾荒地種植胡豆了。

  胡豆便是蠶豆,蝗蟲對於這種植物並不感興趣,於是在古人看來這種豆類植物便能放蝗蟲。

  也許是乾旱的太久了,這段時間江淮多地普降大雨,充沛的雨水讓災民們看到了希望,幹起活來自然也更賣力,誰都想要多掙些錢返鄉,這可比州府衙門給的盤纏還要多。

  范仲淹對於災民這種充滿積極性的表現很是滿意,拉著葉安便去粥棚喝粥去了,葉安到也習慣這些,端著粗碗便同范仲淹蹲在一個草棚下大口大口的喝著稀粥。

  邊上的房舍發出嬰兒的啼哭聲,范仲淹與葉安相視一笑,老範長舒一口氣道:“這是老夫近幾日聽到最好的動靜,有孩子就有希望,這災情很快便會過去了,眼下還是要讓南方的糧食多多運來才是。”

  葉安奇怪道:“吳知州不是能買來糧食嗎?為何南方的糧商不願來江淮賣糧?”

  “還不是擔心折損糧食,路上的損耗也是一大筆出支嘞!否則你以為老夫為何要鼓動你普惠商號從東京城運糧到宿州?只有看別人賺到錢了,他們才肯發賣糧食過來,還要擔心災民搶奪糧食,你說是不?”

  沒想到老範居然站在了商賈那邊進行分析,葉安很是欣慰,雖然說的並不全面,但已經比大多數一拍腦殼便下決定的官員要好的太多。

  既然如此,自己也不能藏著掖著,於是葉安便喝完稀粥抹嘴道:“小子倒是有辦法,可讓南方糧商趨之若鶩來賣糧。”

  “哦?!”范仲淹一挑眉頭,驚喜的問到:“是何良策?快快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