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五十一章花中之毒

  葉安看著看著眼睛就挪不開,只覺得酣暢淋漓,面面俱到,從下午一直看到了晚上,並拿過一旁的空劄子在上面寫下一些自己的補充。

  他所能補充的也只是一些細節以及對地方執行力度的監督方案而已,當然,葉安也少不了在其中表述自己贊同范仲淹革除雜稅的理由,以及對大宋百姓帶來的好處。

  很快三人的劄子便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了范仲淹的面前,既然是聯名上奏,那三方的劄子必須內容統一,范仲淹仔細看過劄子之後便蓋上了自己的官印以及密押,接著交給葉安感嘆道:“葉侯心思之縝密老夫平生未見,如此才俊若入清流,可登宰輔之位啊!”

  這可不是一般的誇讚,還是當著自己的面,葉安連道不敢,而吳育卻明白其中深意,葉安的劄子他也看過,思慮周密,連自己這個應天府的知府事看過都挑不出毛病,甚至覺得他比自己想的還要周密的多。

  不愧是提舉過甘涼諸事的,吳育對葉安也是一頓盛讚:“葉侯如此年輕,便有這般見地,本官羞煞也!”

  范仲淹的誇讚與吳育的客套完全不是一回事,他是將葉安當作真正的年輕才俊,後輩子侄來看待,認為他是可以提攜的後輩文官。

  從始至終他都堅持的認為葉安不該成本武職,而是應該在文資清流之中“發光發熱”。

  范仲淹知道自己想要改革大宋的弊政,就必須要有葉安這樣的年輕才俊充當他的左膀右臂,同樣葉安也有改革弊政的意願和能力,這才是他極力將葉安拉進自己安撫使隊伍中的原因。

  在大宋,文官與武將簡直天壤之別,別看武將名號有多好,有大,被官家多麼看重,在本質上你依舊沒有文官來的重要,更難以得到文官的尊重。

  尤其是在政治中更是如此,武將幾乎一面倒的被文官壓制,重文輕武乃是大宋的國策,誰人敢說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