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五十一章花中之毒

  但有一點葉安想不明白,歷史上像白蓮教,彌勒教這樣的邪教壯大需要一個基本的大環境,貧富差距過大,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水深火熱。

  眼下看來最要命的不是白蓮社的存在,而是大宋存在已久的雜稅問題。

  葉安最先遇到的是玄誠子,從那時候開始他便已經不再屬於大宋的納稅主體,接著他便被賜爵,鎖廳試,封官,正式跨入大宋的勳貴階級,在某些方面說他是士大夫也不為過。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交過雜稅,甚至是整個雲中郡侯府的人也都免除了雜稅,這是看不到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福利。

  剝削一直存在,感覺不到那是因為你並未身處其中。

  葉安猛然驚醒這才發現在大宋的一片繁榮之下,在大宋的太平盛世之中,原來是百姓的水深火熱。

  東京城,開封府,甚至是京畿路的百姓都算好的,因為雜稅較輕,還有許多活計可以抵充雜稅,天子腳下總是要營造出一種百信安居樂業的景象,故而雜稅之中並不那麼可怕。

  但越是距離東京城較遠的地方,苛捐雜稅便越多,甚至猛於虎也!

  此時再看范仲淹以及吳育的奮筆疾書,痛斥白蓮社的危害,葉安只覺得無比諷刺,有因必有果,大宋苛待東南及川陝四路是出了名的,雜稅之中就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

  范仲淹認認真真的將要手中的劄子遞給葉安,滿是期待的說道:“長生的才學老夫早已領教,看看老夫的劄子可有紕漏?”筷書閣

  “小子可當不得範公如此誇讚,不敢班門弄斧,只能說是向前輩請教,範公的劄子可是在指點小子嘞!”

  雙手接過范仲淹的劄子,仔細觀看過後葉安頓時傻眼,是真的傻眼!

  范仲淹將白蓮社的存在分析的清清楚楚,最重要的一條便是關於百姓生活的問題,劄子中大膽的指出此次江淮旱災不該有這麼多的災民出現,應天府之中絕大多數災民是為了逃避雜稅而前來,家中有地,有產,卻不願回鄉,“非百姓不願,實乃雜稅之重使其入不敷出也!”

  不光如此,范仲淹還在劄子中極力主張修繕水力,建設灌溉工程,堅決打擊與遏制上游截斷水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