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二十三章時勢,適時,英雄?

  但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契丹人派出了使者求和,也讓原本處於緊張狀態的趙恆放鬆下來。

  既然有不打的機會那就最好不打,花錢買平安的思想佔據了上峰,於是簽訂了城下之盟,而趙恆以此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擊退了契丹人,可事實上這是實實在在的“城下之盟”。

  朝臣們雖然沒有多少人說這件事,可憋屈總歸是憋屈的,這件事被王欽若當作打擊寇準的契機,同時也激惱了原本自信滿滿的趙恆。

  也因為如此趙恆為了挽救自己的顏面,以東封西祀作為“危機公關”的手段,給自己抬面子,也同樣葬送了他前半生的努力。

  葉安對趙恆的瞭解並不比這個時代的人少,也許沒有那些當年混跡於朝堂的皇帝近臣清楚,但相比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他應該是更為了解的。

  史書上詳細記載了一些事情和對話,這些東西都能反映出歷史人物的性格,為人,手段和智慧,以此推斷出的人不會差太多。

  最少葉安自信他比眼前的王福更加了解真宗皇帝趙恆。

  那是大宋距離擊敗契丹人最近的一次,可最後卻是以勝者賠款,敗者大搖大擺的收兵而告終,自澶淵之戰後,契丹人便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南下過。

  趙恆的鬥志也是自澶淵之盟後被徹底消磨掉的,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御駕親征,寇準扣下了大量的邊關告急文書,然後一次全部呈交給趙恆,把他嚇得不輕。

  一場史無前例的對決,一場意外的死亡,一場應該乘勝追擊的勝利,都因為真宗皇帝趙恆的猶豫和謹慎完全葬送。

  王福的話讓葉安把心中通過史書所瞭解到的趙恆翻了出來,情不自禁的感嘆:“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老道自然知道他說的是誰,驚訝的望向葉安。

  這句話形容真宗皇帝再適合不過,但然老道的疑惑的是為什麼他能如此準確的評價真宗皇帝?敲他的模樣算是有感而發,可那時候的葉安還不知在哪個孃胎裡待著哩!

  大抵又是他家的哪個長輩告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