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仙 作品

第470章:百般樂器,嗩吶為王!




但!



不是幻覺!



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



華夏,本來還一直在看歐美網友笑話的一眾網友笑聲戛然而止,然後開始化為了雕塑。



是的。



不僅僅是西方觀眾,哪怕是華夏的每一個人,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音樂。



他們在以前聽到王默吹響的《百鳥朝鳳》,一直都是快樂愉悅的旋律。甚至在這幾年,《百鳥朝鳳》已經在華夏大地遍地開花。不知道多少人在喜事上都會吹響它。被譽為婚慶第一曲子。



可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過,在《百鳥朝鳳》的吹響速度變慢以後,其意境會有如此驚人的改變。



直接從喜樂變成了哀樂。



每個人見到這一幕,人都是傻的。



“我的媽,還能這樣?”



“天哪,只是速度變了,意境直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才還喜氣洋洋,突然就變成了哀怨悲傷?”



“明明曲譜都沒有改啊?這是怎麼回事?”



“……”



不僅僅是普通網友。



哪怕是此刻華夏許多精通嗩吶的人,包括趙樹這名華夏音樂大佬在內,全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簡直就是神一樣的變化。



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範疇!



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許多人回想起來,在幾年前,王默曾經也寫過類似的歌曲,同一首歌唱出了兩個迥然不同的意境。



那首歌叫《海底》。



第一個意境是:致鬱。



第二個意境是:治癒。



但兩首歌本質上卻是有著不同的旋律,因為旋律的不同以及演唱者歌喉的差異,才讓它們產生了不同的意境。



然而這首《百鳥朝鳳》卻不同。



它前後的曲譜一模一樣,沒有一分一毫的改變。它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同一把嗩吶。真正不同的也只是速度的差別。



可就是這點差別,卻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如此的不可思議。



甚至不可思議到了讓眾人頭皮發麻的地步。



饒是見多識廣的趙樹,此刻都有種後背發涼的錯覺。



聽著臺上越來越憂傷、越來越悲切的音樂。



這一刻,無數的歐美網友都陷入了沉默,謾罵和叫囂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只是感覺後背冷汗涔涔。



王默的吹奏還在繼續,但氛圍卻似乎變得陰森森的。



彷彿有著陣陣陰風,透過了虛空,穿透進入了眾人的心靈深處。



現場,許多人下意識收緊了衣服。



而網絡上,許多歐美的網友更是手心發汗。



之前買了白布的人,不知不覺就將布蓋到了自己身上……嗯,這些安心多了。



聽著越來越悲傷的旋律,忽然發現這塊白布還真好用。



“華夏網友沒有騙我。”



“蓋上白布,總感覺自己已經靈魂脫體。”



“好吧……這是要送走我?”



“感覺自己前一秒才結婚,下一秒就入土了。”



“……”



一首《百鳥朝鳳》也就六分多的時間。



終於。



在一連串的哀樂緩緩傳出來後,王默放下了嗩吶。



代表著這一次他的演奏正式結束。



只不過,許多人依然沉浸在那種不可思議的意境中,神色十分的複雜。



那種衝擊力。



那種穿透力。



良久後,西蒙才喟嘆:“看來王默沒有說大話,百般樂器,嗩吶為王,就憑這種神乎其神的意境轉變,嗩吶就是我見過的最不可思議的樂器。”



史蒂芬同樣搖晃著腦袋:“天哪,喜樂直接變成哀樂?還轉變的天衣無縫?如果不是親耳所聽,我根本就不敢相信它是真實的。”



這些音樂大師都如此震撼。



其他普通人就更不必說了。



一顆心久久難以平靜。



當然,更震撼的是另外一件事:華夏的音樂底蘊到底有多雄厚?只是這樣一件看起來更小號差不多模樣的樂器,就能演奏出如此神奇的曲子,那其它的樂器呢?



無法想象。



登時,又有人開始喊了。



“王默大師,那個棍子一樣的東西怎麼演奏?”



“王默先生,那個像葫蘆的樂器,能否演奏一番?”



“……”



有人想聽竹笛。



有人想聽葫蘆絲。



有人想聽編鐘。



歐美網友這些天對華夏樂器的好奇,在這一刻全都爆發出來了。



本來許多人還以為華夏擺出這麼多樂器,都只是徒有其表,但此刻這些想法早已沒了,只有對各種沒見過樂器的極度渴望。



王默既然上臺了,當然就沒有這麼快準備下臺。



反正是展示華夏的音樂傳承,如果他能做的更好,他肯定卻之不恭。



所以聽到臺下的呼聲,他在給了趙樹一個眼神後,便確定了第二件樂器。也是現場名流呼聲最高的樂器:二胡。



二胡對於歐美人來說,這種樂器十分的不理解。



僅僅只是兩根弦,如何拉出好的曲子?



王默也不廢話,



起手就是一曲《二泉映月》。



二胡曲中的王炸。



號稱史上最悲傷的曲子。



當初王默在舞臺上演奏出《二泉映月》後,不僅僅只是驚動了整個華夏的樂團,也讓十一國的音樂家全都心甘情願認輸,再也不敢有半點覬覦華夏的心理。



無它!



實在是這首曲子,一定程度上已經達到了音樂上的極致高度。在憂傷意境上沒有任何其他旋律能超越它。



果然。



當一曲結束,現場許多名流都聽得眼眶通紅,淚水婆娑。



“兩根弦,能彈出如此悲傷的曲子,實在是不可思議。”



“太悲傷了,是我這一生中聽過最憂傷的旋律。”



“天哪,華夏這些樂器真的全都是寶藏!”



“國際音樂的官方都是吃屎的啊!華夏如此厚重的音樂傳承,以前居然沒有拿到過音樂之鄉的稱呼。別說音樂之鄉了,甚至連進入前十都沒有過。如果不是這次王默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音樂天賦,我們要知道這些樂器和音樂,天知道得到何年何月。”



“……”



本來在舞臺上,王默還想將《賽馬》演奏出來的。



讓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傢伙見識一下二胡另外一個極致。



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他的時間有限,不能在二胡上浪費太多時間。



因為二胡在華夏的地位畢竟不是太高,而且這個樂器也很難入門,在它上面消耗太長時間得不償失。



王默內心的想法還是希望華夏的古琴、古箏、笛子……等這些在普及度足夠高、入門也相對簡單的樂器,能引起國外民眾的喜歡。



雖然現在外界已經知道了華夏音樂底蘊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