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燕王賑災,

  山東的寧陽縣鶴山鄉,天空中烏雲翻滾。鶴山鄉的百姓一個個眼巴巴地看著天空中的烏雲,期盼這些烏雲能給鶴山鄉帶來一些雨水。

  寧陽縣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雨了。沒有雨水,莊稼就活不成。光靠挑河水、挑井水去灌溉是救不活莊稼的。地裡的稻禾因為缺水已經幹黃一片。半個月內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莊稼就沒有收成了。

  沒有收成,明年就沒有飯吃,就要去逃荒。鹹平六年年山東便是一場大旱,當時山東幾個縣餓得人丁大減,甚至有人易子相食。沒想到好不容易熬過了那場大旱,這才兩年,寧陽縣又是一場大旱。

  這一次大旱一干就是三個月,曠日持久,這一次寧陽縣要餓死多少人?鶴山鄉的農民劉見貴眼巴巴地看著天上的烏雲,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現在劉見貴其實很疲憊,他昨天晚上挑水灌田忙了一宿,從大汶河挑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大汶河也近乎乾涸了,只有河床中的中間還有一點流水,看上去就像是一條小溪。從河堤爬到河床下面挑水十分不容易,劉見貴昨天行走時候就摔了一跤,倒下來時候在地上一擦,手臂上摔了好大一個口子。

  然而即便這樣辛苦,恐怕也只能緩解稻子的逐漸乾枯。大汶河距離他的田地足足有三里路,他一次只能挑兩桶水。來回走了二十趟,他勉強給十幾畝稻子澆了淺淺一層水。想要獲得溫飽的收成,這樣的灌溉是遠遠不夠的。

  劉見貴白天也不敢休息,稍微睡了一個時辰,他又爬起來準備去挑水。劉見貴的莊稼還算是靠近大汶河,辛苦一些能夠搞到水。那些遠離河流的田地,又是怎樣的情況?

  村裡有幾個漢子喜歡去鎮上聽《大理寺公報》,劉見貴聽他們說,整個山東都是大旱。不少地方的莊稼已經全部枯了。不僅有旱災,青州和萊州還鬧蝗災,那些蝗蟲鋪天蓋地,連乾枯的莊稼都不放過。

  劉見貴眼巴巴地看著天上的烏雲,暗道只有老天降下一場雨水,才能救下山東的百姓了。突然,隔壁黃家的二兒子跑了過來,跑到劉見貴的院子門口喊道:“劉見貴,快去龍王廟。何老爺擺出祭品求雨了!”

  何老爺求雨了?劉見貴聽到這話喜出望外,丟下扁擔大步跑到了河邊的龍王廟外。到了那裡一看,劉見貴發現已經有幾百百姓聚在了那龍王廟外面。衣衫襤褸的農民們跪在地上,齊齊對著龍王廟裡的神像磕頭。

  鶴山鄉最大的地主何員外在龍王廟的神案上擺了一個豬頭,雞鴨祭品,正在給龍王上香。

  劉見貴也走了進去,跪在了村民的後面。何員外一邊上香一邊大聲喊著:“燕王楊鵬禍亂山東擺弄輿論,觸怒上蒼,終於釀成大旱災禍。然我等百姓都是赤子,絕非李賊黨人。還請龍王體憫鶴山鄉的百姓,顯靈做法,降下一場瑞雨,讓我鶴山鄉的百姓來年免受饑荒之苦。”

  劉見貴聽到何員外的話愣了愣,暗道這大旱和燕王有什麼關係?這何員外恨楊鵬入骨,硬是把大旱扯到了燕王身上。然而百姓們此時求雨心切,對出錢求雨的何員外十分尊敬,沒有一個人出來反駁何員外。何員外在神案前唸叨了一陣,跪地磕頭,把三柱香插在了香爐裡。

  何員外剛剛擦好香,廟外就傳來一片滾滾的雷聲。

  打雷了?要下雨了?廟裡的百姓激動起來,齊齊看向神案前面的何員外。何員外一個機靈,跪在了神案前大聲喊道:“龍王有靈!若是龍王忿恨李賊,大可以降禍於天京新城。我山東的百姓絕非燕王楊鵬的黨人,希望龍王降下甘霖,救活我一方百姓。”

  何員外說完這話,就不停地朝龍王神像磕頭。跪在龍王廟內外的百姓也跟著何員外,用力地朝神像磕頭。彷彿是對何員外的措辭十分失望,滾滾的雷聲突然停了。無論眾人磕得多麼虔誠,那雷聲卻再也沒有響起。劉見貴抬頭看了看天空,卻看到烏雲越來越淡,漸漸裂開。一束讓人絕望的陽光刺破分散的烏雲,落到了乾涸的大地上。

  劉見貴心中大大地沮喪,一下子無奈地趴在了地上。今年沒有收成,明年要餓死。《大理寺公報》說了,河南今年也是大旱,南直隸收成也不好。就是出去逃荒,恐怕也是九死一生,說不得就要死在他鄉。

  那束陽光打破了許多百姓的幻想,百姓們絕望地看著青天,一個個張目結舌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就有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劉見貴嘆了口氣,正要爬起來,卻突然看到遠處跑來一個慌張失措的年輕人。“不好了!大汶河斷流了!大汶河干了!”

  完了。劉見貴彷彿被人一拳打在胸口,好久都反應不過來。他只覺得呼吸有些困難,突然眼前一黑竟昏了過去。

  “山東大旱三月,赤地千里。百姓的作物已經全部乾枯,明年的口糧恐怕已經全部化為烏有。青州、登州和萊州蝗蟲遮天,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此時楊鵬的重要下屬已經全部就坐,楊鵬朝耶侓寒雨點了點頭,耶侓寒雨站起來說道:“官家昨日傳來聖旨,說山東大旱,讓我們天京新城出資賑災。此事關係重大,大家議一議我等要如何答覆!”

  眾人聽到這話,都有些吃驚。山東大旱眾人都知道,山東已經幹了三個月了,除了登州和萊州下了一場小雨,這三個月山東其他地方可以說是沒有一滴雨水。天京新城的官員們早就從大理寺公報上知道了山東的困境,知道山東的莊稼今年已經全部被幹死了。

  今年的莊稼完了,明年農民就沒有飯吃,當然需要賑災。但是這個賑災顯然該有朝廷來做,官家怎麼能把包袱甩給天京新城?

  楊鵬的戶部尚書黃光如今是楊鵬的軍需用品大總管,管著各種武器和軍需品的製造,也是天京新城中的顯要大官。他把旱菸往右手邊的茶案上敲了敲,把菸灰敲進了陶瓷缸裡,大聲說道:“官家在山東收稅,我們又沒有在山東收稅!我們天京新城在山東辦《大理寺公告》,駐紮軍隊,一分錢沒賺到!都是由天京新城出銀子,入不敷出。這賑災的事情怎麼算也輪不到我們天京新城來做!”

  楊鵬的工部尚書蔡懷水道:“我看是這個道理!”蔡懷水如今是楊鵬民用品工廠的大總管,手下幾萬人。這些年他留起了山羊鬍子,舉止間頗有威嚴。此時他撫須說道:“王爺,此事做不得。山東一千多萬饑民,這是個無底洞。這管一年的粥棚要花多少銀子?恐怕兩千萬兩都不夠!我們哪有這麼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