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琿丶 作品

第107章 偏心袒護

當然,東方弘亦有自己的路要走,無暇對其管束。

實際上,二十四踏雲衛前身,名為“十二踏雲衛”,人數僅有十二人,後來東方弘感慨戰事緊張,於是決定擴充人數,成立二十四踏雲衛。

高流得知,跪在師父面前,請求加入二十四踏雲衛。

東方弘躊躇未定,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只因打仗不是有手就行:要伸出雙手,也要配合援手,二十四踏雲衛緊密配合,疏於一忽,或毀全局。

高流自以為是,以為師父是在吊人胃口,目的是讓自己戒驕戒躁,總覺得自己駕海擎天,足以佔得一席之位,斷定師父一定會給自己留下一個名額。

初時,高流胸有成竹,沒有放在心上,但隨著一個一個名額擬定,最後只剩下一個名額後,東方弘還是沒有答應。

其後,高流心急火燎,焦躁不安,而就在此際,伊犁遠來投名。

那時,伊犁亦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名聲雖不及高流,但兩人的“骨骼”卻是伯仲之間。

二十四踏雲衛,任重道遠,紀律嚴明,人數多不得,少不得,每個確定下來的名額,都是遴選萬遍而出,無不英勇蓋世、才智無雙,能夠名列其中,實為無上榮光之事。

東方弘遲遲未將高流列入在內,自是覺得高流有所欠缺,倘沒有合適人選,最後一個名額,輪也輪到高流了。

可是,伊犁的到來,讓東方弘大喜過望,讓高流恨之入骨。

高流不甘,私約伊犁一較高下,——誰輸誰就滾蛋!

那年,高流和伊犁都是十五歲,高流要比伊犁高出一個小更境。

伊犁不懼,明白同位交手,玄腑的大小不是勝敗的關鍵。

下等煉士,以小更境自傲;上等煉士,才以功法為榮。

況且,煉士相鬥,即便玄腑和功法力壓一籌,也不見得可以穩操勝券,但凡伯仲之間的較量,勝敗在於活用,以弱制強的事情時有發生。

伊犁對於自身功法十分自信,要是僅僅只有一個小更境之差,不戰則是怯,再者說,如若沒有真本事,亦無資格加入二十四踏雲衛,末了慷慨答應。

兩個人到了比試地點,高流與伊犁很快展開比試。

說是比試,高流近乎視為決鬥,雙方的打鬥聲沸反盈天,把東方弘引了過來,老狐狸暗中觀摩,見伊犁惜敗,不禁搖頭。

高流險勝之後,興沖沖找到東方弘,稟明此事,希望師父作出明斷。

東方弘則輕笑,“你比伊犁高出一更境,卻只險勝,何以見得勝過他?”

高流聽完,覺得有理,於是又找伊犁再比一場。

伊犁對第一場的結果感到惋惜,更不願放棄名額,便就答應。

第二場比試很快打響,不過最後的結果,還是高流險勝,伊犁惜敗

高流沒有高興,感覺這個結果不會讓師父滿意,隨後與伊犁商議,“這場不算,我倆不妨好好準備幾日,待我倆吃飽喝足養好精神,再來一場角逐!”

伊犁連輸兩場,臉上無光,不盡人意,隨之答應下來。

幾日後,第三場比試拉開帷幕,因二人準備充分,打得你死我活,高流發現伊犁幾日不見,實力劇增,遂不遺餘力,招招不留情面。

而伊犁呢,只好避其鋒芒,以守回應……

高流看出伊犁策略,感覺久戰下去,亦只能險勝,結果和前兩次無甚區別,便使出殺招,想要一擊制勝。

於是,打出了一招“大摩羅手”殺向伊犁。

此招很兇,幾近成為絕殺,高流從伊犁恐懼的神色中讀出戰果,以為必能大勝伊犁。

卻在此時,東方弘站了出來,替伊犁擋卻“大摩羅手”,衝高流一笑。

高流震驚,質問師父何故如此。

東方弘則說,“二十四踏雲衛的名單都已擬好,再無變更的必要,至於比試的勝敗,不具任何意義。”

高流聽完,整個心都碎了,紅了眼眶,淚溼臉龐,不料師父竟然偏心袒護外人。

從此以後,“師父”變成“主公”,彷彿另外的師徒關係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