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迫擊炮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和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

 直接勾起劉天勝心裡的饞蟲,想要嘗一嘗這個燒餅的味道。

 即便他剛剛吃完中午飯。

 隨後凌晨四點半左右,燻師傅打開店門,給爐子生火做生意,

 沒一會兒的功夫,就有第一個客人上門,是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年人。

 “來了,叔,還是看樣子?”2

 老闆很平常,也很親切的打著招呼。

 “對,再給我外帶兩個,回去給孫女做早餐。”

 老人也熟練的進入店裡,徑直坐下。

 外面的燻師傅也開始了工作。

 而隨著第一盤燒餅上桌,鏡頭也對準了今天的主角。

 還帶著熱氣的燒餅,整體成牛舌狀,外皮金黃,表面撒著芝麻。

 老人拿起一個咬了一口,酥脆的聲音從手機中傳來。

 隨後對準咬開的缺口處。

 裡面是層層疊疊的薄脆,浸潤著油脂特有的顏色,些許的蔥葉點綴其中。

 咕咚!

 劉天勝吞了一大口口水。

 看饞了。

 很亂,越來越多的食客上門,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的。

 吃著燒餅,喝著豆漿,聊著天。

 看得出來,這些老年人都認識,大概都是小區鄰里。

 那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熱情也和如今絕大部分小區門對門都不認識的情況要大庭相徑。

 說實話,劉天勝羨慕了。

 他這個年紀,兒女不在身邊,日常交流除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剩下就是工作中的同事。

 卻極少有相同愛好的同齡人朋友。

 隨著時間推移,店裡來的顧客年齡段也多種多樣起來,但大部分都是年齡較大。

 能看的出來,這家店主要做的熟客生意。

 直到一個漂亮的不像話的年輕人走進店裡,對鴨油燒餅的味道做出點評,鏡頭在這段時間也圍著這個年輕人轉。

 這應該就是探店視頻主人

,陸晨了。

 劉天勝恍惚了一下,太年輕了,但拍的也確實好。

 點評環節並沒多長時間,主要鏡頭還是食物。

 鏡頭的最後,是一個揹著書包,帶著紅領巾的小女孩,在燻師傅的叮囑下,獨自一人去上學。

 燻師傅站在門口,既守著店,也看著女兒的背影。

 畫外音響起。

 “食物對家庭的意義,大概就是守望,成長。”

 視頻結束。

 整體時長在九分多鐘,但結構之巧妙,設計之精思,讓劉天勝回味無窮。

 以美食為主題,將生活融入其中,以一段小故事的形式展現開來。

 這是目前市面上所沒有的。

 更別說碾壓級的畫面,剪輯,聲音了。

 這都可以做成紀錄片了。

 這位頗具聲譽的醫生驚歎。

 而劉天勝的想法其實也是正確的,

 因為陸晨就是照著前世非常有名的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