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公 作品

第36回:仁人佛國臨盛會 張魁麗水誅小邪

 張魁不敢再言。三郎賠禮道:“我大徒弟是個粗魯之人,不知禮貌,多有衝撞之處,老師父多多包涵!”長

老笑道:“令徒是個心直口快之人,並不虛偽,不敢妄怪!未知貴邦今朝立極幾何?是何賢人掌政?”三郎道:“上告師父;我朝自太祖洪武爺掃蕩胡塵,一合乾坤,光復我大漢河山,國號大明!今歷第十一朝天子,在位賢君號做‘世宗皇帝’改元嘉靖;今已在位二十五年也。”長老聞言歡喜。忽又聽見張魁抱怨道:“你等談得自在,也不知我肚中飢餓,何時吃齋麼?”

 長老聞言忙道:“擺上齋來交客人享用!”少時擺上齋來,張魁不管好歹,只情受用。一時齋畢,長老合掌道:“有請三郎城外觀光,閒賞古蹟。”三郎道:“請師父引路。”四個果隨長老外出閒遊。盡見些;僧尼吟妙,古蹟光輝!真個:

 物華真三寶,萬象共康寧。圖騰興古蹟,點綴佛塔新。

 香火時時盛,珠光夜夜明。異邦垂祥瑞,慈雲盡引僧。

 那長老指引多時,忽見臥佛寺頂金光刺眼,十分燦爛!倩倩問道:“長老,未知此臥佛寺塔頂金光刺眼,如此燦爛,乃何故也?”長老道:“你等不知,我處僧多寺廣,故以佛為國,以佛為城。只此國都佛所;塔塔布玉,寺寺鑲金。晝夜霞光萬道,金碧輝煌!但只此臥佛寺;塔高九層,最為凌空!就此佛塔之頂,鑲有一寶貝,乃喚;‘夜明珠’。實是稀世罕有。只此時還是白晝,一旦入夜,更是霞光萬道,最為奪目。我寺中有了這件珍寶,我朝國王最喜。故定於每年六月十五;大興御駕來此觀看明珠盛會!今朝已經初十,不則幾日就要舉行觀珠盛會,三郎有此緣分觀看。那時老僧自會引薦聖上,以全邦交!”三郎聽說合掌道:“多謝長老!”

 只見佛兒問道:“長老,既要觀看此明珠,何時也不能觀看?為何選在六月之中,十分酷熱,有何好處?”長老道:“告之你等,雖則此珠是寶,卻止於六月十五一晚最為璀璨,舉國上下無不同瞻。就連鄰近邦國亦可同觀此壯景。故此我朝國王立於六月之中觀看盛會。”三郎道:“是寶皆有靈氣,大抵六月十五是一年之中,又是月圓之際,故此明珠份外璀璨生輝。”長老道:“三郎之言不無道理!”幾個邊走邊看,直至日沒西山;漸覺疲倦,長老卻才引眾迴歸。奉上晚齋交四個吃了,又安排各自休息。一夜無詞。

 不覺三郎在此徘徊幾日光景,已然六月十五夜晚。舉寺僧眾上下勞頓,就於臥佛寺外造起五鳳樓。眾僧妥當已畢,排排侍立,專侯聖駕親臨;觀此明珠盛會。只聽見牌樓擊鼓傳更。正是那:

 一壁香風湧,暑暗盡黃昏。滿空星稀朗,萬家燈火明。

 塔運黃金焰,佛所侯聖尊。寶映天邊月,射影共輝篷。

 不一時;樓壇諸事妥當,忽見一官飛馬來報:“聖駕親臨,眾僧百姓務要一同迎駕!”三郎謂倩倩三個道:“既是一國之君親臨,你等不可冒失亂了禮數!”正說間;果見前面多官擺駕,迎來這朝君王。但見:

 多官擁龍鳳,九五降至尊。靜鞭三下響,金鑾開扇屏。侍女成雙對,宮娥簇彩生。依品臨寶剎,分班列陣迎。當朝興盛會,四海共君恩。

 當朝一至;佛國僧侶百姓齊齊拜倒山門外;山呼萬歲畢。那朝君王,龍睛鳳目,皇袍加身。即開御口道:“一年一度明珠盛會,今朝又至。寡人今日當與多官慶善,萬民同瞻,觀此明珠盛會!”萬民山呼行禮。即命多官擺駕,國王親登五鳳樓,安下御座。文武多官各各分班,樓下御林軍護衛。時有長老登壇參拜已畢,國王問道:“自別聖僧一年,不知敝寺有何故事,可告訴朕來!”長老道:“萬歲,蒙聖恩記掛,我寺向來太平,並無故事。只今有一貴客在此,務必要引見聖上!”

 國王問道:“是何貴客?”長老道:“回萬歲,中華大明王朝長沙府,有一仁人義士;姓陶;名三郎者,一向雲遊四海,已於近日師徒四人來我邦拜謁老僧。是老僧念及鄰邦友好,不敢擅放他師徒前去,故此留至今日要來拜見聖上。”那朝國王聞言大喜道:“果然是貴客,長老且快快請來!”長老即引三郎上樓,御前行禮畢。國王說:“貴邦天國,一向與我邦邦交友好。不意陶先生今日貴客來臨,且與寡人來同賞此明珠盛會!”三郎道:“多謝聖上大恩!想三郎無過中華平民,今能勞陛下君恩召見;同賞貴國盛會,著實惶恐!”

 國王笑道:“早聽宮人傳說;中國有陶三郎者,十分仁人俠義之輩。一向雲遊四海;演義傳奇!人人話做美談,今日見親見先生之面,果然不同凡人。想我雖一國之君,亦好結友納賢,還請先生今日不要見外,且來與寡人同坐;飲上三杯酒當見面之禮!”三郎不敢違悖,國王乃設繡墩賜坐與三郎同坐飲酒。國王歡喜之餘開言問道:“未知先生徒弟何在?可請起同來觀看盛會!”三郎道:“陛下,我那徒弟有些村魯,直交他三人樓下相侯,未得陛下聖旨,不敢上來!”國王即命長老:“且去教陶先生徒弟三人上來!”

 長老下樓引上倩倩三人,參拜已畢,國王無邊喜悅道:“果然中華異士,個個丰采!好,好!”張魁被國王讚歎幾句,立於一旁忍不住呵呵笑將起來!三郎喝道:“張魁無禮,這是什麼去處,容你不管規矩,這等哂笑?”張

魁笑道:“陛下果然是賢君,似那個老和尚只撿師父讚歎,單說師父丰采!你看陛下便不會揀人讚歎,說我等個個丰采。想我自為人來,那個說我丰采?今得陛下讚歎,怎麼不歡喜?哪能不笑!”倩倩說道:“你這張魁,方才樓下做保證,見了陛下,決不亂開口說話。怎麼一上來就是這等無禮?忍不住亂說?”

 張魁道:“我也不是啞巴,怎麼不准我說話?”兩個便爭了起來,三郎坐在一旁看著心急。國王見他三個你言我語;忍不住哈哈大笑!慌得倩倩三個慌忙下跪道:“陛下,我等不知禮數,恕罪,恕罪!”三郎亦道:“陛下,小徒頑劣,不知規矩,衝撞了陛下,請陛下恕罪!”國王搖手笑道:“不怪不怪,想著先生幾個徒弟,個個可愛!心中喜悅,故此發笑,何罪之有?”即命繡墩賜坐,擺上美酒佳餚,交客人享用!三郎幾個謝過。

 一時奏響樂器,歌舞昇平。但見:

 盛會觀珠徹夜明,舉國同歡共君恩。滿城錦繡霞光異,四下鋪金炫彩虹。

 鼓瑟鏗鏘欺上剎,蕭簧齊奏謳樂聲。笑語紛然臨帝所,清歌妙舞慶太平。

 瀟灑多時;不覺城頭三更鼓響。國王謂三郎道:“先生須知,此寶珠二更最為明亮,饒是壯觀!不可錯過也!”三郎合掌稱謝。正看間;只見半空唿喇喇風響,一時彤雲密佈,遮蔽光輝!但見:

 三街黃塵起,六市遍狂風。敝遮星橋影,迷失萬佛城。

 上下無光彩,森羅險象生。驚殺多官面,慌了帝王容!

 果然好陣狂風,這陣風來;直交遮蔽了明珠光彩,亂了滿城盛會人。當下人皆四散,亂如潮湧。這陣好亂,險些撞塌五鳳樓。慌得御林軍大呼救駕。那國王本是嬌弱之軀,怎生禁得這陣暴亂?虧得三郎一旁護住,方才全得體面。咦!這正是:不是異邦興妖孽,怎得三郎把功成?亂了多時;只聽見半空之上乒乒乓乓幾聲響亮,不覺風停雲散,現出一輪明月。動亂這才漸漸平息。眾人抬頭看時,只見州城燈火無光,佛塔寶珠不明。就聽見有人叫道:“寶貝不見拉!寶貝不見拉!”國王聞言急下樓抬頭觀看,果然見佛塔黑暗,明珠無光。

 那國王不覺捶胸哭道:“天呀,想我佛國光彩,全賴此珠,如今明珠不見,光景全無。想是要生禍殃,滅我佛國哩!寡人丟了一國之寶,又有何顏立於當世?”猛去那佛座一頭撞來!慌得那多官舍命護住道:“陛下怎生如此?如今寶貝不見當可尋找,陛下若然輕生,怎麼得復重生也!萬萬不可。”那臥佛寺僧眾勸道:“陛下且保全萬金之體,暫且移駕回宮。明珠丟失;留待明日再做打算!”國王無可奈何,只叫多官護駕回宮不題。

 次日絕早,國王臨朝。侍立多官文武,商議明珠一事。正議論間;忽有黃門官報道:“陛下,臥佛寺無遮長老並中華客人臨朝,要見聖上!”國王傳入,兩個朝上禮畢。國王道:“想寡人立極一十六載,年年觀看明珠盛會;都無故事!不意昨夜盛會,不得自在,著那股陰風攪亂;丟失明珠。此珠乃我國之根本,如今失卻,怎生奈何也?”乃問長老道:“聖僧佛寺主管明珠,如今隨風而去;聖僧可曉得一絲去向?”那長老道:“陛下,老僧愚見;昨夜陰風起,明珠無;非人力所能為也!”

 國王驚道:“不是人為,還是妖乎?”長老道:“昨觀陰風跡象,極似妖邪作弄,趁亂攝去明珠哩!”國王聞言道:“叵奈何方妖邪?敢來我佛國作亂?晦氣!今日多官在朝,可有何人保舉一得道之人去探訪妖邪蹤跡,找尋明珠?”多官面面相覷,那個答應?那長老合掌道:“陛下,老僧願保舉一人去捉妖邪,找回明珠!”國王聽說喜道:“莫非聖僧佛所;有那會法之人;可以捉妖麼?”長老笑道:“老僧寺中僧眾,只會說法,並無會法之人,何人去得?”國王道:“既然沒有,你還保舉那個哩?”

 長老道:“陛下,貧僧保舉此人,乃中國陶三郎,他乃觀音門徒法力廣大,老僧保舉的就是他也!”國王聞言道:“你這老和尚,好麼糊塗!先生乃我朝客人,昨夜一驚,已然失禮。如今怎又好勞頓於他,叫先生去降妖之理?”你道三郎為何靜而不答?若論在中國,不須指示他定要去捉妖。只因身臨異邦,怎好毛遂自薦?不意那個長老多事,說出這番話來,若再不挺身而出,失了自家威嚴。無奈就於御前拱手道:“陛下,若論降妖;三郎頗有手段。今既貴邦興妖孽,三郎伸手擒拿,有甚妨礙?”國王喜道:“也罷,既勞先生前去,寡人何憂寶貝不回?不知先生須要多少人馬,備些什麼物資,儘管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