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舞玥鳶 作品

第61章 瘋狂內卷的卡牌們

 這些木匠都是有經驗的熟練工,這座水力設施,他們已經打造過好幾次,如今已是輕車熟駕,水泥廠的爐窯就豎起了幾架,專門用來給爐窯鼓風增溫。

 一群木匠敲敲打打,將事先製作好的臥輪和軸體組裝起來,大群工人扛著粗麻繩,將巨大的木架固定在河岸邊,木樁深深嵌入泥土中。

 每一座木架上下兩端各安裝一個大型臥輪,用轉軸相連,像一架側臥的馬車輪躺在水中。

 水中的臥輪四周傾斜葉板,類似簡易版木質渦輪,隨著水流川流不息流淌,渦輪慢慢隨著水流旋轉起來,連帶著上方的臥輪跟著旋轉,在皮製傳送絃索的牽引下,帶動連桿運動。

 連桿的另外一頭,三根粗麻繩擰成一股牢牢繫好,這樣利用水流的圓周運動,取代了工人們喊號子前後踏步的力道,麻繩牽引鐵錘另一端的大石頭順著滑輪前後運動,鐵錘立刻被槓桿帶著開始上下起落。

 “砰!砰!砰!”大鐵錘砸落碎石的聲音,高效且規律,甚至帶著某種獨特的韻律美,比另外幾個車間的熟練工,還要來得快。

 李計和幾個工人都驚呆了。

 不到片刻,機械似乎出了一些故障,幾個學子趕緊上前查看,一邊往紙上記錄問題。

 李計暗暗咂舌,他剛才還在同情小少爺跟著這群學子,吃苦還沒出路,轉眼人家就給了他一記悶棍。

 有了這架水力鍛錘機械,李計再也不用抱怨手上會起泡,雙臂會被磨破皮,因為他連當錘工的資格都沒了。

 不多時,他果然被碎石車間趕了出來,又有人領著他往爐窯走。

 書生打扮的方遠航,正指揮幾個工人,將燒製好的焦炭送進爐窯。

 方遠航有些不高興:“怎麼才送了這麼一點碳過來?根本不夠用,沒有焦炭,還是得用木炭。”

 他以前煉丹的時候,就發現把木炭先燒製成焦炭,能使爐溫更高,煉丹的五金熔得更快。

 但他煉丹只需要一點點碳,現在陛下命他燒製水泥,水排鼓風的設備發揮了大用,但是碳完全不夠用。

 缺口巨大。

 “煤呢?陛下說了煤炭也行。”

 內務府的管事太監苦著臉道:“方大人,不是我們不願意給你,只是宮裡的碳都是儲備到冬天供暖用的,實在沒有多的了。”

 “京州的煤礦廠離這可遠的,道路崎嶇,很難運輸,每個月運量只有那麼一千斤,還要供給京城的貴人們。”

 李計沒有注意方遠航說的話,他幫著工人們往爐窯中添加磨碎的生料,待燒製成熟料,加入一定量的石膏,與鐵礦粉渣一同粉磨裝袋,再有那群運輸工,用獨輪小車運走。

 一整日下來,他累得疲憊不堪,倒頭就睡,李老爺吩咐的事情全部被他忘到九霄雲外。

 李計在這間水泥廠幹了整整三天的活,手都快抬不起來,到了第四天,正好是水泥廠發工錢的日子。

 之前跟李計搭過話的砸錘工,得了一百錢,嘴都樂開了花。

 李計這些服苦役的人,是沒錢拿的,他看著工人們樂呵呵的分錢,心裡羨慕的不得了,嘴上卻撇一撇嘴:“才一百錢,有什麼好得意的?”

 錘工哈哈一笑:“你一定是剛來京城的吧?你恐怕不知道,就在咱隔壁,開了新的造紙坊和印刷廠,聽說那裡的工錢,比我們水泥廠還高。”

 “幹這行可賺錢了,從淮州過來的老工都說,自從隔壁印刷廠在京城出了第一批出版的書籍,淮州運進來的書,都快賣不出去了。”

 李計一愣:“為何?”

 錘工道:“因為他們比淮州賣的便宜!淮州出的書卷,一冊至少上百文,貴的要兩三百文,這只是在淮州賣的價,運到京城賣的更貴!”

 “可是隔壁印刷廠出的書,沒有一本超過一百文的,多是幾十文。”

 李計哦了一聲,納悶:“那你跟有啥關係?就你這年紀,還能去讀書?”

 錘工頗為自得:“跟我沒關係,跟我兒子有關係啊,你想想,我攢幾個月工錢,孩子她娘在家給人做繡活,省吃儉用些,就能給他買書,甚至能送他上蒙學。”

 李計不信:“那些能考取功名的,至少要寒窗苦讀十年,還要去私塾才行,光蒙學不夠。”

 錘工道:“你沒看見那些皇家技術學院的學子嗎?科舉艱難,誰不知道?”

 “但若只是去技術學院,他們的招生要求只是十二歲念過蒙學,再加上基礎百工類考試,百工有何難,我會呀!”

 他拍拍胸膛,臉上無限憧憬:“這是多實在的路啊,聽說有一位姓穆的學子還被當今皇帝張貼皇榜讚譽,現在全京城,誰不知道皇帝器重這些學院的人。”

 “我們這樣的工廠,誰不知道他們的本事?”

 “只要我辛苦一點,我的孩子將來就會有出息,不用再像我這樣做苦力,不怕吃了上頓沒下頓。”

 “只要日子有奔頭,辛苦些有什麼關係?左不過是些力氣活,又不難。”

 李計徹底沉默下來。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在李家當小廝,連工錢都沒有,給他吃住,還要感恩戴德。

 他父親做了一輩子的管家,兢兢業業當牛做馬,李家隨便一個少爺小姐,都能對他們呼來喝去,每月也不過兩百錢。

 在那些村民眼中,已經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了。

 將來李計討了媳婦生了孩子,他和他的孩子,依然要給李家當下人,一輩子就這麼到了頭。

 官老爺們的孩子永遠能讀書科舉,繼續當官老爺,而管家的孩子,是不會給他們唸書的,永遠只能作為主家的附庸,一代一代當下人。

 而這些水泥廠的工人,吃住都在廠裡,除了添新衣,幾乎沒有生活成本,這一吊錢就是額外給家中父母妻兒改善生活的。

 在廠裡幹活累是累,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漸漸就能攢下一筆小錢,就能供孩子念蒙學,進入皇家技術學院。

 怎麼都比一代代當下人強吧?

 李計在心裡掰著指頭算,越算越心驚,別說這些人不可能再願意回去給李家當佃農,就連他自己都忍不住心動。

 他之前怎麼都想不明白,那麼多人一門心思往京州跑,小少爺連國子監都放棄了。京州有什麼好,將來說不定燕然大軍還會南下。

 直到現在他隱隱約約懂了幾分,但依然不甚明瞭,他把腦袋縮進被子裡矇住頭。

 睡吧,也許在京州多待一陣,見到小少爺,對方說不定能為他解惑。

 ※※※

 皇宮,文華殿。

 自從不設經筵,文華殿就成了蕭青冥每七天固定開例會的地方。

 又是一個“週五”,近臣們早早候在文華殿,各自低頭整理著各自手頭的工作,等待陛下問詢。

 除了坐在太師椅上悠哉品茶的喻行舟,其他每個人都緊緊繃著臉。

 即便這樣的例會已經開過好幾次,依然緊張的彷彿等待老師批改試卷的學生。

 蕭青冥坐在書桌後,靜靜翻開近臣們呈上來的一週奏報,上面詳細地記錄這周各自工作進展,還有遇到的困難,後面還附帶有各自解決問題的諫言。

 此前,蕭青冥將這套匯報製成模板,下發給每個人,把以前奏摺習慣性寫得報喜不報憂、花團錦簇的漂亮文章,通通打回去重寫,直到複合規範為止。

 小玄鳳撲騰著翅膀停在蕭青冥頭頂,百無聊賴地地啄主人的頭髮玩兒,被蕭青冥一把薅下來,放在桌上。

 “都說說看吧。”蕭青冥微微一笑,“誰先來?”

 “陛下。”只要能在陛下面前顯眼,莫摧眉永遠都奔赴在阿諛奉承的第一線。

 “臣已經按照陛下吩咐,在紅衣衛訂立了一套新的獎懲制度,陛下實在真知灼見,如今效果卓著,每個月都會受理不少舉告,大家都知道這點小賄不划算,以往京城小吏和官兵盤剝小民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

 蕭青冥微笑點頭:“不錯。”

 他目光掃向下一個,按照慣例,緊跟著應該是秋朗,不料今天卻被花漸遇搶了先。

 “陛下。”花漸遇換掉了那身珠光寶氣的華服,穿了一件素雅的博士官袍,腰間別著那柄竹骨折扇,宛如一位風度翩翩的貴公子。

 秋朗冷冷瞥他一眼,咬了咬嘴唇,沒有說話。

 花漸遇優雅含笑,不疾不徐地行禮道:“臣招募了一些曾經有在造紙和印刷坊有幫工經驗的熟練工,還高薪從別家作坊挖了人才,有您提供的技術和配方,兩個廠房已經初步搭建起來。”

 蕭青冥笑道:“你還真捨得下本錢?而且聽說你印刷廠出的書價格低廉至極,不怕虧本嗎?朕給你啟動資金,將來若是虧了,朕可要找你算賬的。”

 花漸遇自信一笑:“陛下只管放心,臣最先印刷都是各大學院和私塾需要的必備教材,蒙學和四書五經一類。”

 “臣價格低,除了因為陛下的還魂紙配方和雕版印刷術省材料和人力,還因為許多工人都是需要“勞動改造”的和尚,根本不用給工錢。”

 “輕輕鬆鬆就可以把淮州那些昂貴的書擋在外面。跟我們打價格戰,對方只有破產一條路。”

 “臣已經與京州各大私塾和學院談好了價格,只要他們只用我們廠出的教材,還能更加優惠,這些學院和私塾再讓他們的學生,指定到我們的書局購買,還怕不賺錢嗎?”

 “而且京州的書籍價格壓下來,會有更多百姓讀得起書。”

 花漸遇侃侃而談:“將來配合林大人修訂的字典,和掃盲班的設立,更是一大助力。”

 蕭青冥一言難盡地望著他,這是什麼絕世奸商。

 從古至今,最賺錢的書,從來不是暢銷小說,永遠都是教材和課輔資料。

 他穿越到後世念高中時,跟那些書商的套路一樣一樣的,果然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

 一想到這樣的奸商正努力為自己賺錢,蕭青冥嘴角輕輕揚起,讚許地衝他點點頭。

 花漸遇說完,含笑的眼神隱晦地掠過莫摧眉和秋朗二人,看陛下的眼神就知道,這局頭籌必定是自己的。

 莫摧眉若有所思地盯著他看了一會,花漸遇不甘示弱,兩人一個比一個笑容更深,臉都快發僵了。

 秋朗悶不做聲了一會才起身,面容是一貫的沉肅:“臣新招募了三千皇家禁衛軍,從中淘汰了一半,剩下的合格人員正在加緊訓練。”

 蕭青冥有些訝異:“這麼嚴格?”

 秋朗言簡意賅:“現在徵兵報名人數眾多,自然優中選優。”

 他說完這句話,似乎還想像其他人那樣多說幾句,但他寡言慣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只好沉默下來。

 輪到方遠航,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著他的各項研究,還有水泥廠缺碳的事:“陛下,臣煉丹時就發現爐火的重要性,現在碳這麼少,臣想擴大產量都不行。”

 蕭青冥若有所思道:“放心,等京州的第一條橫貫東西的國道修好,把鐵礦和煤礦的路通了,這些原料就不會再是問題……”

 最後發言的是矜持的文博士林若,她依然穿著男裝,把喉嚨遮掩住:“陛下,這兩個月,臣琢磨著把字典中一些過於難以書寫的字,在筆法上做一些簡化,將來這份簡化字典將只保留常用字,更加便於掃盲班學習。”

 蕭青冥眼前一亮:“這個不錯,還是林博士會舉一反三,比朕的要求多進了一步。”

 得了皇帝親口誇獎的林若有些振奮,之前她還生怕自己自作聰明,多此一舉,看來是對的。

 一群人說完,陸陸續續離開文華殿。

 殿中只剩下喻行舟和蕭青冥兩人,喻行舟將手裡茶盞放下,幽幽看了皇帝一眼:“陛下給這麼多臣子安排了事務,為何偏偏臣沒有?”

 蕭青冥揚了揚眉,拖著調子懶洋洋道:“朕這是心疼老師受了傷,叫老師好生將養身子。”

 喻行舟:“臣的傷已經好了。”

 “是嗎……”

 蕭青冥話還沒說完,正在書桌上無聊跳來跳去的玄鳳小鸚鵡,一不小心把桌角一方紫檀木盒拱了下去。

 盒蓋打開,抖落出一疊陳舊的書卷和紙張。

 喻行舟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張上,輕輕咦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