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一八二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產的就是奇葩皇帝!


  “六邊形戰神,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很正經的誇讚。

  在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說某個人六邊形什麼的,其實就是在誇讚這人是一個全能。”

  韓成在這裡給朱元璋解釋,六邊形的意思。

  “說宣德皇帝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此人掌握的東西很全面。

  軍事上面,他很小就被永樂帝悉心教導,後面更是多次將其帶在身邊打仗。

  言傳身教,學了一身的本領。

  有統帥之能。

  宣德三年八月,宣德皇帝親自率軍,巡視北邊。

  九月,到達右門驛,適逢兀良哈侵掠會州。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明宣宗親自率領精騎三千人前去戰賊人。

  出喜峰口,於寬河大破兀良哈部。

  此戰,明宣宗親自射其前鋒,射殺三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勇武。

  兩翼軍併發,大破兀良哈。

  殺的賊人膽寒

  兀良哈望見黃龍旂,下馬請降,明軍斬殺其首領。

  揚大明之國威……

  文化上面,他自幼就被永樂帝請了高明的老師進行教授,不僅僅學習文學,還讓他學習政務……”

  聽著韓成的話,朱元璋心情放鬆下來,他已經能夠確定,韓成確實不是在說反話,這六邊形戰神,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評價。

  能被後世嘴毒之人,給出這樣的評價,看來這朱瞻基確實不錯。

  聽到老四對他這個孫子的愛護,以及培養,朱元璋不由的心升感慨。

  不可避免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孫子雄英。

  老四對待那朱瞻基,和自己對待雄英何其相像!

  自己的大孫子,多好的一個孩子!

  若是雄英別去世那樣早,有自己精心的培養,再加上那孩子聰明伶俐的程度,今後的成就必然不低!

  絕對不會比這朱瞻基差!

  就算是標兒真的英年早逝了,有雄英在,一樣是可以挑起大梁!

  不讓大明紛亂,沒落……

  想起這事情,朱元璋就覺得異常難受,心好疼。

  大孫子朱雄英,是他一生的痛!

  “宣德皇帝朱瞻基,還有著不低的文學素養。

  很能寫詩,七言、六言、五言,歌行體詩,詞令,這些都可以寫。

  保守地統計,至少在千首以上。

  除了寫詩之外,畫畫也非常可以。

  宣德皇帝雅尚翰墨,尤其擅長於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等。

  畫了很多的畫,有時自己觀賞,有時則賞賜給臣子。

  比較出名的有《花下耄耋圖》,《萬年松圖》,《鼠石圖》,《武侯高臥圖》,《松下讀書圖》等。”

  聽到韓成的話,興致勃勃的朱元璋,此時已經皺起了眉頭。

  原本在從韓成這裡得知,朱瞻基被稱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發展的很全面,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時候,朱元璋是真的高興。

  為自己子孫後代裡,出現這樣的人物而欣喜。

  但聽著聽著,朱元璋就覺得不對了。

  這傢伙,怎麼還這樣喜歡寫詩?還畫畫?水平都還很高?

  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不是扯淡嗎?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一個方面的精力多了,是勢必會減少花費在其餘事情上的時間。

  他這種英明神武,一天只睡兩個時辰,其餘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處理政務上的人,尚且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這傢伙卻花費了這些多的時間,用在寫詩畫畫上面,這不是純扯淡嗎?

  朱元璋倒也不是說寫詩,畫畫不好,這確實是好東西。

  但這事情,需要看誰去做。

  朱瞻基若是一個閒散王爺,那他這樣做,絕對沒有任何的錯。

  朱元璋甚至於還會為自己家出了這樣一個,有水平的人感到高興。

  可朱瞻基他不是一個閒散王爺,他是一個帝王!

  作為一個帝王,他最需要做的,是處理政務,通過處理政務,管理全國。

  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對於治理國家,毫無意義詩詞歌賦繪畫等事情上!

  這是本末倒置了!

  作為一個帝王,詩詞歌賦這些,他稍微瞭解一些,能夠看懂也就是了。

  不必精通,更不必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

  這樣真不行!

  成為了帝王,獲得了權柄的同時,也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有些常人可以享受的事情,對帝王而言,是要杜絕的。

  別人可以做,帝王不可以做。

  別人做是閒情逸致,帝王去做,卻會遺禍無窮!

  “內政上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比如徹底按住藩王。

  雖然永樂帝時,就在不斷的削弱藩王了,但真的徹底解決藩王會爭奪皇位的,卻是一直到朱瞻基這裡才完成。

  他頒佈了不少的命令。

  比如,藩王不得如同以往那樣,去幹預地方的行政。

  藩王府官員,不得兼任地方官職。

  藩王不能和朝內勳戚貴族聯姻,嫁娶都要選自民間。

  以防藩王會藉此干預朝政。

  再比如,藩王不得自行來京朝覲奏事。

  藩王以及其宗親族人,如私自來京城,或越關奏事,要受到嚴厲懲治。

  最為嚴重的,可以廢為庶人!

  除此之外,諸藩王之間,還不得會見。

  藩王在封地駐守時,也不得隨意出城。

  就連清明祭祖,都需須奏報朝廷允方可,子女婚嫁,也須奏經朝廷……”

  對於後來對藩王的限制,朱元璋一開始,就從韓成這裡瞭解了很多。

  並且在得知了老四是藩王造反,成功上位之後,朱元璋本就做出了老四和老四的後人,會嚴格限制藩王的推測。

  因此這個時候,聽了這朱瞻基的操作之後,並不覺得意外。

  甚至於,就連他在知道了老四在今後,做出來的一系列事情之後,都在不斷的思索,該如何限制藩王。

  不過現在,從韓成這裡得到了藩王外封這樣一個策略之後,朱元璋再去看朱棣,朱瞻基等人弄出來的,這對待藩王的種種辦法,頓時覺得他們的手段,一點都不高明,落在了下乘。

  生出了一些優越感。

  覺得這些後世子孫,差他差太遠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內閣制度,到了宣德帝這裡,這有了一個極大的完善。

  宣德帝即位後,內閣開始行使更大的行政,和審議實權。

  三楊、金幼孜等人,分別在內閣中重新任職。

  內閣的特殊地位,還因為宣德帝新的行政程序,而得到加強。

  比如,內閣定期上朝覲見,討論緊急國家大事。

  遵循明仁宗時期的先例,明宣宗要他們直接呈遞密封的奏議,以便及時的確定適當的施政辦法。

  此外,宣德帝採用了條旨,或票擬這種正規的辦事流程。

  規定大學士們,審議官員呈遞的奏議,並提出適當答覆,貼在每道草擬的詔令上,以供御批。

  一般而言,宣德帝都會採納他們的建議,並將詔令,分送給主管的部門去貫徹。

  除非是主要內容,出現了爭議,否則並不再召內閣大臣們,進行復議。

  這樣以來,內閣就成了皇帝和六部之間的橋樑,擁有了更大的決策權……”

  “屁!這龜孫就是懶!

  就是不想多幹活!

  所以就採用這種辦法來偷懶,省下的時間,好去畫畫,寫詩!”

  朱元璋哼了一聲,呸了一口。

  作為一個勤奮的帝王,他最看不得這些。

  尤其是先一步知道了,這朱瞻基喜歡吟詩作畫之後,對於朱瞻基的這些行為,更加看不上。

  說是進一步的完善內閣,實際上就是為了方便他偷懶。

  聽朱元璋這樣說,韓成的眉毛挑動了一下。

  這老朱不愧是老朱,往往能夠,一眼看出問題的本質。

  但怎麼說呢,這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如同他這樣,是一個內卷狂人,一個工作狂。

  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這樣卷下去,不知疲倦,不覺得厭煩。

  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之後,出現內閣,或者是和內閣相似的機構是必然的。

  “經濟上面,則採用採用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