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二六章 人定勝天?

十年前,亞辛·謝亞迪被印度商社推薦給農林部水利司,成為一名水利大匠,同時也獲得了齊國臣民的身份。未多久,便被派至臨海地區,配合當地政府開展水利工程的建設。

漢洲西部的氣候和環境與亞里巴王國類似,都是以荒漠、戈壁地形為主,同樣面臨水力資源短缺的窘境。不過,漢洲西部地區還是有十幾條季節性的河流,這比全國大部分地區皆為沙漠的亞里巴王國要強出一點,更為難得的是,漢洲西部地形較為平坦,沒有高峻的山脈和縱橫的溝谷,引水條件也相對較好。

亞辛·謝亞迪針對漢洲西部地區高溫少雨,蒸發量大的特點,充分借鑑亞里巴王國境內眾多阿夫拉賈渠的模式,將此前修建的引水渠從明渠改為暗渠,並使用大量的水泥、磚塊加強水渠的防滲跑漏。

水渠通過重力原理,將幾條季節性河流的水源不斷輸送到數公里外甚至更遠的水庫、堰塘,以及農田。短短不到十年時間,錯綜複雜的引水溝渠從高到低,或直或彎,彷彿蜘蛛網般覆蓋了臨海周邊數十個鄉鎮村屯,為無數的農田提供了必要的灌溉水源。

據亞辛·謝亞迪介紹,遍佈亞里巴王國的阿夫拉賈渠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修建水渠,將山泉水、山谷水等通過重力原理,源源不斷輸送到附近乃至更遠距離的農田裡,在這個時期,可以說亞里巴人在用水領域已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他們遇山鑿出隧道,遇溝搭建橋樑,整個阿夫拉賈渠其實最多隻有約20釐米寬、30釐米深,全部由人力修建而成,在亞里巴王國全境共有3000多處。水渠雖小,卻在2000多年曆史中將珍貴的活水引到了村鎮。之後,亞里巴人還制定了一套十分縝密而智慧的用水之道,他們將水源按照飲用烹飪、洗浴淨身、澆水灌溉劃分為三個優先使用級別。

“椰棗林樹蔭下鮮花盛開,氣溫宜人。周圍一條條水渠裡不停奏響歡快的汩汩聲,古樸的真神寺旁,水池邊的信徒彼此微笑打著招呼。雖然地處乾旱地區,卻讓人有種置身於熱帶水鄉的感覺。”

古老的亞里巴人在極為乾旱炎熱的環境中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綠洲奇蹟,有阿夫拉賈渠就有綠洲,有綠洲就能種植作物,有農作物,就能養育無數的真神教的子民。

有鑑於亞辛·謝亞迪修建的漢洲版“阿夫拉賈渠”的成功,臨海地方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裡,將轄下所有的村屯定居點都覆蓋這種水渠,將盡可能多的水源留在陸地上,而不至於白白流淌至大海。

被臨海地區任命為水利建設總督察的亞辛·謝亞迪也表示,將盡自己的所有努力,為臨海以及西部地區,建設和規劃更多的優良水利工程。蔬菜、瓜果、糧食、人造林等,所到之處,所栽之物,沒有一塊田地會因為缺水而荒廢。

“我們皇帝陛下曾說過一句話,只要立志為堅,並肯付出艱辛的努力,終能改天換地,將無數的不可能變為現實。”樊桂祥臉上帶著緬懷的神情,“猶記得二十多年前,剛剛來到漢洲本土,那可是荒野遍地,人煙稀少。可如今,咱們大齊已有數百萬人口,建立的城鎮鄉村無數,物產充裕,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吃飽穿暖。所以呀,咱們心裡可以有神明,但更重要的是,咱們要相信,一切的創造和獲得,都可以靠我們自己一手一腳拼搏出來的。”

“樊,我覺得還要加上一條。”貝洛蒂若有所思地說道:“一切的創造和獲得,必須有一個偉大的統治者來引領--比如說我們齊國的皇帝,還要制定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並願意保護他的子民。”

“當然!三十年來,我們的皇帝一向是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