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一二五章 機器的可怕

1671年1月18日,辛亥年,大齊漢興元年,大明廣德十七年,偽清康熙十一年。

在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極具重要意義的大事件。

在歐洲,法國天才的外交大臣雨格·李奧納,操盤了一系列傑出的外交成果。1670年初,他先收買瑞典國會,得到瑞典放棄英荷瑞三角同盟保持中立的承諾。

隨後,他又秉承路易十四的旨意,向英王查理二世提議與法國合攻荷蘭(由法國提供部分的戰爭經費),瓜分其大半國土。一拍即合的兩方,遂簽署《多佛秘密條約》。英王查理二世與法王路易十四結盟,計劃在兩年後聯合攻打荷蘭。

同一時間,法國還收買策動荷蘭的鄰邦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答允一旦法國出兵,他們也會發動對荷蘭的進攻,並提供法軍交通與後勤支援。

志得意滿的荷蘭人仍舊沉浸在自己臆想的歐洲霸權當中,對周邊強敵環伺的形勢,渾然不以為意。他們憑藉著壟斷的商業網絡,發達的金融手段,鉅額的貿易盈餘,認為已掌控了歐洲的一切。法國的糧食和紡織品,英國的漁業、木材以及債券,瑞典的鐵器,德意志地區的日用商品,西班牙的物資運輸……,所有的商業利益,都有荷蘭的金融資本和商業資本深度參與其中。

而對英法兩國而言,荷蘭家中金山銀海,腰包鼓鼓,無異於像一個讓人讒言欲滴的“狗肉包子”,而且還皮薄餡多,味道鮮美,如何不讓人慾食之而後快!

在古老的東方大地,曾經竊據中原的滿清韃虜終於被驅逐出了關內,倉皇奔逃至漠南,並在經過一番內鬥後,分裂成兩部。

以八旗諸王公為主的一部,繞道大漠,試圖返回遼東,再復昔日割據之勢。而以清虜偽帝康熙為主的滿蒙漢八旗勢力,則留在了歸綏,準備繼續聯合蒙古勢力,積蓄力量,窺視關內。

明軍在收復了長城以南地區後,暫時止住兵鋒,開始將注意力轉向陝西、山西兩地的數萬清虜殘餘,準備待來年開春後,先分路圍剿,以徹底完成漢地的統一。隨後,便會集大軍,入山海關,進遼東,拔除清虜的根基。

考慮到在騎兵方面的弱勢,明軍準備在統一神州後,休養數年,組建大規模的騎兵軍團,仿當年洪武、永樂之例,對草原勢力進行一番犁庭掃穴般的大規模進攻,以徹底消除北方隱患。

按照齊國人提供有關北方的情報顯示,在西北地區的蒙古準噶爾部(1670年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臺吉位)已開始整合衛拉特蒙古勢力,要把鬆散的聯盟步步改變為壟斷權力的汗國,實力正在急劇膨脹。估計要不了幾年,便會征服整個西域地區,並劍指漠北。

屆時,一個強大的蒙古帝國將會再次形成。若是我大明不加緊整合內部,並對遼東和漠南先進行一番清理,徹底殲滅清虜和漠南蒙古人的勢力,那麼待這個準噶爾汗國南下之時,恐又會上演蒙元之舊事。

除此之外,在漠北和準噶爾的更北面,還有一個實力更加強大的羅剎國,從齊國人提供的地圖來看,其領土橫跨數萬裡,如同一片巨大的烏雲籠罩在神州大陸的北方,讓人感到一種難言的窒息。

清虜、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準噶爾、河湟和河西走廊(吳三桂),還有烏斯藏,放眼望去,統一後的大明是強敵環伺,周邊形勢仍然較為嚴峻。

在這種情勢下,行將統一的大明似乎仍離不開齊國的支持,不論是他們提供的火器,還是他們支援的糧食。甚至我大明的海外貿易,也離不開齊國的影響。

大明所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生絲、藥材、毛皮、豬鬃、桐油……,被齊國人一船一船的運走,然後換回海量的金銀。

話說,通過數十年的貿易往來,來自齊國的漢洲銀元因造型美觀、規格統一、難以偽造,還便於轉移或攜帶,成色也較其他外來銀元為佳,受到大明商人和百姓的熱烈歡迎,大量充斥於民間,流通於市場,與傳統的碎銀和銅錢並行通用。

在這種趨勢下,漢洲銀元已逐漸取代此前萬曆年間開始輸入的西班牙人白銀,成為大明貴金屬貨幣的主要來源。

有鑑於此,大明戶部曾考慮過引入齊國的鑄幣機器和技術,將大明境內流通的散碎銀兩全部鑄造成漢洲銀元模式的錢幣,以達到統一國內貨幣的目的。

可以說,在大明即將統一之際,不論是從軍事壓力方面,還是經濟貿易方面,都不允許立即就士林鄉紳所詬病的移民問題與齊國生隙。

再者說了,兩年的大規模戰爭,幾乎將江淮、河南、河北、陝西等北方地區打成了一片白地,民生也遭到巨大的破壞,數百萬的難民,亟待救助。可是憑藉大明的財政收入,加之又處於戰爭時期,如何有多餘的財力物力去賑濟如此巨大規模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