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七十二章 能源和霸權

    1665年6月2日,望加錫。

    化石燃料對現代地緣政治史,尤其是國際體系中的霸權或占主導地位的力量都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17世紀的荷蘭、19世紀的英國,還是20世紀的美國,它們在能源供應和消耗上的優勢對其政治上的成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荷蘭、英國和美國都擁有價格低廉的能源,這種能源優勢轉化成了經濟優勢,使之一方面能夠建立起高效有競爭力的經濟,另一方面有能力負擔昂貴而先進的軍事機器。就英國和美國而言,它們不但擁有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這種低廉的能源優勢還直接轉化成了軍事和地緣政治優勢。

    荷蘭雖然沒有煤炭,也沒有石油,但它的國土上卻有儲量豐富的泥炭。

    泥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腐爛的植物變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苔蘚,學名叫“泥炭蘚”,有時也稱為“沼澤蘚”。如果這種植物埋在地下並經歷數百萬年高壓之後,就會變成煤炭;但如果時間不夠,就是泥炭。

    大部分的泥炭都是在過去6000年形成的,溼冷的氣候是泥炭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條件。因此,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泥炭都蘊藏在高緯度和高海拔的地區,如加拿大、斯堪底那維亞和西伯里亞。雖然泥炭在世界上分佈很廣,但大都在不便接近和運輸的地方。

    不過,荷蘭是個例外。

    荷蘭的泥炭資源雖然不像加拿大、俄國和瑞典那麼儲量豐富,但其供應地相當龐大。與世界其他地方如斯堪底那維亞的泥炭通常都在海拔至少50-150米的地區不同,荷蘭的泥炭絕大部分都處在海平面上下1-2米的位置。泥炭很重,除了水運之外,用其他方式運輸費用極為昂貴。在這一方面,荷蘭在全世界得天獨厚。它的泥炭都是淺層的,挖出來後就可以裝上小船或駁船,然後通過在鄉間泥炭區挖出的運河,可以既方便又便宜地運到城裡。

    泥炭燃燒不能提供冶金所需的高溫,所以不能用泥炭來冶鐵和鍊鋼。儘管如此,泥炭對荷蘭經濟的發展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釀酒業和石灰燒製業是荷蘭享受低廉能源優勢最突出的兩個產業。在17世紀,石灰是最基本的建築材料,燒石灰是能源密集型產業。同時,荷蘭也以釀造優質啤酒而聞名於世,釀酒業也是能源密集型產業。荷蘭成本低廉的泥炭為這兩個行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玻璃製造業、燒磚業和製鹽業也都是能源密集型的,一般情況下它們使用薪材或木炭。這意味著凡是存在這些產業的地方的森林就會被毀滅,因為人們要從森林中打柴或燒木炭,隨之而來的工業就會濫伐所有的森林。不過,在荷蘭,這種類型的工業可以在城市立足,因為它有豐富而便宜的泥炭。所以,從1560年代開始,荷蘭在經濟發展中持續利用了自己的能源優勢,直到泥炭資源開始枯竭(1680年左右)。

    從某些方面來看,荷蘭經濟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經濟體。在17世紀,荷蘭因為有泥炭,肯定是世界上能源最密集的經濟體,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經濟。荷蘭也可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有利於在荷蘭創造一個新社會。這個社會與其他社會有很大不同,它是一個有更多城市、人口更為集中、更強調買賣習慣的市場導向的社會。

    在英國的許多地區,煤炭基地相當靠近海邊,尤其是紐卡斯爾周圍地區和南威爾士。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意味著煤炭可以非常方便地從產地運往任何一個海路和輪船可以到達的地方。在這一點上,英國和荷蘭一樣幸運。

    但中國就不同了,中國的煤炭產地遠離海路,要把它運到大多數人口集中的地方費用高昂。在煤炭的地理分佈上,中國是很不幸的。

    煤炭對英國的冶鐵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17世紀,英國的鐵主要來自進口,大部分來自瑞典,小部分來自波羅的海地區,包括俄國。英國自己生產的鐵很少,部分原因在於當時缺乏燃料。

    1650年以前,英倫三島只剩下很少的林地,殘存的大部分林地離鐵礦產地很遠,不易接近。相反,瑞典和俄國仍有充足的森林(也有充足的鐵礦石),因此它們在冶鐵方面享有能源優勢(這個時期,歐洲尚未發現煤炭煉焦工藝,絕大部分都使用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