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九八章 長安

    1657年1月10日,大興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順天堡(今澳洲加頓市,布里斯班以西一百公里)。

    順天堡是一個位於河谷中的移民點,於三年前建立,是大興府最西邊的內陸據點。此地四周環山,雨水充沛,土質也較為肥沃,短短几年時間,便實現了糧食自給。

    整個堡寨人口近五百人,基本上都是以耕地為主的農人。因為距離最近的縣城都有六十多公里,加上不通國道,只有一條夯土道路,各類物資顯得並不豐裕。

    然而,這個小小的堡寨在午後時分,卻迎來了一眾來自府城的高官和隨行護衛,讓順天堡幾個民政官員驚詫莫名。

    “你便是此地的指揮使,畢紹堂?”原內閣總理、現東南行署大總管潘其風坐在一把粗製的木椅上,笑吟吟地看著面前年輕人。

    “回總管大人,卑職就是順天堡指揮使畢紹堂。”畢紹堂拱手彎腰,恭敬地說道。

    “聽府縣官員介紹,你於順天堡兩年時間,便做到本地糧食自給,待到第三年,就已能為縣裡繳納少許糧稅。這政績著實優異呀!如此,倒不枉你父祖之殷切希望。”

    “卑職當不得大人謬讚。”

    畢紹堂的父親為原西南桂州府(今澳洲珀斯市)知府、現文教部尚書畢正行,而他的爺爺則是原內閣副總理、兼大理寺卿畢懋康,可謂家世顯赫。

    畢紹堂與在座的諸多高官寒暄片刻後,便知機地退出了指揮使府,帶著幾個民政官去安排此間後勤保障工作。

    潘其風與一眾府縣官員,不辭辛勞地一路騎馬來到這順天堡,並不是為了視察此地的發展建設情況。順天堡也只是他們一行官員和學者短暫停留的前出基地,最終的目的地則是前往大東山(今澳洲大分水嶺)西側的一片平原地區,為以後的齊國都城選址做實地考察。

    二十餘年的發展,雖然目前為止,建業府仍舊是齊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但過於偏僻的位置,溼熱的環境,註定不能成為以後齊國的都城。而且,隨著移民的速度越來越快,整個漢洲東南地區的人口比重也是逐年增加。

    截止到去年十二月為止,齊國人口規模預計將達七十八萬人左右,而且這還是未包括今年的移民季增加的人數。更為難得的是,去年漢洲本土及附近幾個海外領地的出生人口首次突破了四萬人,佔新增人口的四成多。以此推算,或許要不了幾年,齊國人口增長的主要途徑將很快出現以本土出生為主,移民為輔的局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人口自我增長模式。

    而漢洲東南幾個府縣,因為地理和氣候條件更為優越,受到了移民政策傾斜,包括大興府、淄博府(今澳洲悉尼市)、南都府(今澳洲墨爾本市)均已突破十萬人,使得整個東南地區人口總規模達四十萬人,成為齊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

    有鑑於此,為了更好的掌控東南膏腴之地,也為了促進和提升東南地區的產業集群發展效應,在三年前,齊國便開始著手在東南地區選址,以建立未來國家的都城。

    根據大王的意旨,都城選擇宜位於漢洲東部居中位置,距離內陸在一百到兩百公里,且地勢平坦,周邊有山嶺遮擋,以為安全屏障。整體環境,還要有山有水,另外,選址位置還要距離工農業產區不能太遠,以方便供應都城所需。

    如此簡單條件篩選下來,也只能在大興府和淄博府兩處挑選,而且也只能沿著大東山兩側進行實地考察。

    作為漢東南行署大總管,潘其風對齊國的都城是建在轄下的大興府境內還是淄博府境內,並不是很在意,無論如何,都會對兩地的人口和經濟聚集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繼而繁榮整個漢東南地區。

    但作為齊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對都城的選址,卻是有著舉重輕重的話語權。而他也希望在自己的政治生命完結之前,可以憑藉建設都城的巨大功勞,遺澤後人。

    因而,潘其風在兩年前便派出了數路探索隊,深入內陸大東山兩側,進行細緻的地質勘察,篩選合適的都城位置。在去年底,負責選址的官員初步選定了幾個位置後,便立即報送與他,等待決斷。

    為了更加實際的瞭解都城選址位置,潘其風不顧自身已年滿五十的年齡,帶著一眾官員、地質專家,以及隨行護衛百餘人,在剛剛過完正旦後,便從大興城一路騎馬往內陸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