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九七章 大興的文教

    1656年10月20日,大興府(今澳洲布里斯班市),成德縣(今澳洲尹普斯維奇市,布里斯班以西20公里)。

    “7月1日,內閣文教部頒佈《義務教育法令》,規定從法令頒佈之日起,此前實施的三年強制義務教育延長至四年。凡我齊國治下子民(含海外領地),年滿六週歲孩童必須強制進入當地官辦小學堂入學。有違法令者,罪其家人……”

    傍晚時分,在羅裡鄉洪源村的場壩上,村長孫立寶捧著一份來自縣上的公文正在宣讀給村民聽。

    “村長,官家為啥又將那什麼義務教育給延長了一年。俺家的小子看著就不是讀書的料,這還要在學堂裡多混一年,屋裡的活計豈不是要少個人來做。”一個村民大聲嚷嚷著。

    “就是,我家裡的丫頭讀個三年的書,能識點字也差不多了。你說在小學堂裡多呆上一年,能多學點什麼?還莫如早點回家,還能幫我們做幾頓飯,順便帶下弟弟妹妹,那也多少能減輕家裡的負擔不是?”

    “對呀,我們這小門小戶的,難不成還指望家裡地娃子讀書做狀元?……”

    “要以俺來說,官家延長這一年,怕是要耽誤家裡的娃子學一門好手藝的功夫!有些娃子呀,確實不是讀書的坯子,多讀一年,少讀一年,都不影響在土裡刨食……”

    “都他孃的閉嘴!”村長孫立寶大聲喝道:“你們一個個都是些眼皮子淺的土包子!官家頒佈法令,延長一年義務教育,那可是為你們的娃子以後的命運著想。你們都不曉得嗎?知識改變命運!村東頭老楊家的大小子,你們都知道吧,中級學堂畢業了,被縣裡的學官推舉到新成立的東南大學堂繼續讀書。若是畢業出來了,最少也是一個縣裡的官人。就算不到政府裡入職,國中的大小商社和工坊怕不是要搶破頭地去招攬。到時候,人家一個月的工錢就足足抵你們一年的收成!”

    眾人聞言,眼光瞬間聚焦到人群中一臉得意的楊光祿身上。他家大小子,從小學堂起,就一直都屬於“敏而好學”的優秀典型代表,連續十年,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從高級學堂畢業。本來以縣裡的學官意見,是直接到建業(今澳洲達爾文市)去讀天工學院。可因為家中拮据,再加之距離遙遠,便選擇了新近才成立的東南大學堂。

    據說,這東南大學堂與建業的天工學院類似,都是為國家培養高精端人才的學府,而且入了大學堂,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往來的路費需要自己出錢花費外,三年的大學堂學費和食宿費全都減免。

    更讓人羨慕的是,這些大學堂裡畢業的學生,都有一個優握的前程,要麼進入各級政府任職,要麼被幾大官辦商社和工廠招攬,成為這個國家最頂尖的人才。想來,不出五年,這老楊家的門檻將會變得越來越高了,甚至會告別這土裡刨食的農村,成為一個光鮮的城裡人。

    “都莫要恬躁了。”村長孫立寶握著一把刺刀,使勁地敲擊著鐵鍬,發出一陣陣刺耳的聲音,“官家既然頒下法令,延長義務教育,那是對我等小民的恩賜。你們以為多增加一年的義務教育,官家就不花錢了?一個個不要眼皮子太淺,誰知道自家的娃子本來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愚不可及,但到了第四年,突然就轉了性子,變成老楊家大小子那般模樣,你們豈不是祖墳冒了青煙,一躍而登龍門?”

    “村長,俺們移民漢洲,可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來的,這裡哪有什麼祖墳來冒青煙!”一個村民調笑地說道:“沒說的,既然是官家頒下條令,那俺們就遵照執行就是!嘿嘿,這可便宜了那些兔崽子!可著勁地又能多耍一年!”

    義務教育最早起源於普魯士,在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馬丁路德為了反對腐朽封建的羅馬教廷,提出人人皆可掌握知識,閱讀聖經,聖經的解釋權不能被教廷壟斷,因此他提出由政府公費設立學校,強迫人民送子女上學。

    1619年,普魯士率先嚐試通過立法的手段,以國家權力強制全體適齡兒童接受初步的國民教育,規定送6到12歲兒童入學,一般認為這是義務教育的開端。在1763年到1819年,德國已經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

    在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生產迅勐發展,不但要求大大增加勞動者的數量,而且要求提高勞動者的質量。從事機器生產的工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能,因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普及初等教育就成為急迫的問題。到19世紀中期,一些比較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如美國馬薩諸塞州在1852年,英國在1880年,法國在1882年,先後通過了義務教育法令。到20世紀20年代,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