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七六章 沂州鎮的野望

    在這一期間,身在日本的佛教僧侶們,可能是出於鞏固地位的需要,不斷地給民眾洗腦,聲稱吃肉就是殺戮的象徵,提倡全民皆素的理論,並且還開發一些非常獨特的素食菜餚,所取的名字都帶有“遠離邪惡”的意思。

    而天皇還大力宣傳,吃肉會玷汙純潔的靈魂,尤其是生病的時候更加不能吃肉,並編造了大量吃肉暴斃的故事來加強恐嚇,讓人望而卻步。

    正好呢,日本民間又非常信奉稻荷神,也就是掌管穀物的神靈,認為白米飯是一種比粗俗肉類更高貴的食物,經常吃白米飯能夠給身體帶來好運,漸漸也就順其自然,拋棄了吃肉的習慣。

    隨著長時間的發展,絕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覺得,肉類都是不乾淨的,腐敗的,只有到了特殊的節日、場合,或者慶祝的祭典等等,日本人才會選擇食用少量的魚類,後來才會漸漸形成愛吃魚和海產品的獨特習慣。

    政府強令壓在頭上,平民百姓不敢不從,但是對於貴族們來說,想吃肉還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武將,他們的一生中總在不停地打仗,不吃肉就會變得軟弱無力,必須隨時保持充足的體力才行。

    有著“威猛壯男”之稱的德川家康,據說喜歡吃烤雞肉,而他似乎也是非常難得的“高大挺拔”,有著不輸三國猛將張飛的氣質,還被人稱為“邪馬臺張飛”。

    德川家康究竟有沒有張飛那麼兇猛,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身高上,“高大挺拔”的德川家康和張飛相比,卻輸得很慘,因為他只有可憐的1米56,而張飛卻是身高八尺,騎在馬上一揮兵器,可能正好能從德川家康頭頂掠過,他都不用低頭躲。等到第五代德川綱吉將軍,身高竟然只有1米24,已經不是矮不矮的問題,而是接近侏儒了。

    這些能吃上肉的戰國猛將們個頭才這麼高,更別提他們手下那些出身貧寒,很少能吃到一口肉的普通士兵們了。可以說,日本這個時期可以算是遍地小矮人,不折不扣的“小日本”。

    長期吃素不僅影響了日本人的個頭,讓他們一代一代越來越矮小,還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平均壽命。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30歲。而且因為長期不吃肉,日本人普遍患有嚴重的“腳氣”,就算是貴為天皇、公主也不可避免。

    然而,這些一旦離開了日本,遷移到呂宋,或者齊國的日本移民,彷彿是為了補償數十年未沾葷腥的怨念,對任何肉食都會瘋狂的吞食,甚至就連骨頭縫裡的肉絲也儘量吮完添盡,若是條件許可,他們還會將骨頭敲碎,將其中的骨髓吸吮得乾乾淨淨。

    日本人是不是能吃上肉,這些流浪武士有多麼造孽,施元平對此根本不想去關心。他在隨同齊國外交商貿代表團一路行至平安島時,聽到他們船上的一名海軍軍官提及,齊國海軍準備退役數艘老舊戰艦和武裝商船,面向國內商社和個人拍賣發售。

    施元平為此也試探性地問過那位鴻臚寺少卿,沂州鎮可否擁有齊國退役的戰艦和武裝商船。對方想了想,便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同時還給出一條建議,若是沂州鎮在裝備了數艘戰艦或者武裝商船,可以要求與齊國成立一支聯合艦隊,不僅能進一步加強彼此之間的軍事合作,還能鍛鍊和培養沂州鎮的海上武裝力量,為雙方共同維護該地區的海上安全和貿易、移民航線,做出應有的貢獻。

    做不做貢獻的,自當別論,若是沂州鎮擁有數艘戰艦,那將極大地增強沂州鎮在該地區的實力,同時對沂州鎮在本地的擴張和移民轉運,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後看中了哪個島嶼上的資源,或者想懲罰某個島上的土人部落,也不必再三央求齊國艦隊予以配合支援。

    憑藉自家的海上力量,就能掃蕩周邊島嶼,震懾各島土人部落,想想看,那是何等的恣意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