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戰列艦 作品

6.26章 新生力量種子,硫鐵之“戰”

    衛鏗對統伐區方面的回信:“在大員島上陪我調節基因汙染者,並且得到我對“其工作能力認可”的同志,組織上必須安排晉升。我這裡不需要安排其他人力物力了,我這裡需要政策!”

    ~

    3月25日上午,在碼頭前,王曉龍走了,跟著新一批基因調節的人員走了的。

    他回頭瞭望東方,不禁哼唱起來,在大員島上的歌聲:“我們的部隊向太陽。”

    隨著他的哼唱,在船上的成功的基因調節者們,看著他幾秒鐘後,也跟著發聲,一起合唱著聲音頻段。

    隔著數公里外,在碼頭前操作的衛鏗,通過生命頻段感受著遠方海船上飄來的歌聲。沉默了一小會。

    在這裡,不少衛鏗集群空閒的個體,看著天空默唸道:“是的,我們向著太陽。”

    ……

    王曉龍走的兩個月後,衛鏗在大員島上開啟了東半島的行動。

    在群山中逐步完成生態替代後,那就是要向太平洋上的硫鐵玄武發起進攻了。

    在雙方相互接觸的這段時間,衛老爺在忙碌於自身工作的同時,發現硫鐵玄武那邊也沒閒著,開始進化出陸地種類。

    ~

    大洋板塊,地殼厚度比陸地板塊要薄,而在裂隙中通常會爆發出能量,這股能量人類通過地熱電站加以利用,但過去在生態界,少有物種有效利用。

    鱗角腹足蝸牛,在潘多拉場降臨前,是一個邊緣區域的生物,所處的環境是屬於非常沉寂。

    在人類社會中,一個區域對外信息交流隔斷後,單一的環境會造成思想單一化。

    物種也是這樣,單一的環境會讓物種進化陷入死寂,過去深海就是這樣的環境。所有退居深海的物種,在對世界豎起物種多樣性收束成唯一的中指後,走向消亡。

    但是潘多拉場改變了這一切,外部生物基因活動信息傳遞給深海,讓死寂的深海物種中,有了多樣性的潛力。

    這個原本瀕危的物種,在和自己軟體動物門家族的其他物種基因交匯後,很快就將自己的軟體動物家族,朝著金屬朋克模式進化。

    這種鐵外殼蝸牛很快就開始大型化,並且開始結構性的改造,金屬外殼出現了功能空腔,部分空腔開始電池化,讓其在海底蓄能後,能夠噴射機動。

    而現在登陸到陸地後,衛鏗發現了其進化出來了相當有意思的東西。

    它們可能是唯一進化出輪子結構的生物,觸手從一個輪形狀角質外殼中伸出,輪子裡面的肉和輪軸之間實質上是分離的!輪子肉組織通過吸入吐出的液壓效應,讓輪子和軸之間出現推動力,讓輪子在軸上轉動。

    衛鏗解剖其發育過程,這輪子和軸在發育初期是黏在一起的,在成熟後就突然斷裂,形成相互體液交流的組織。

    衛鏗的記錄:“雖然輪子和軸沒有神經鏈條支援,但是卻依靠電頻段信號,來控制輪子轉動的快慢。以及輪子分泌液體的溫度和酸鹼度,讓其本體組織感受到輪子的疲憊度。”

    至於懸掛,這是肌肉和體液的液壓懸掛。在行使的過程中雖然有顛簸,但還是能從大坡上衝鋒。

    ~

    話說這東西衛老爺都不想滅掉他了,考慮著是不是弄過來一個分支,壓制其關鍵蛋白質合成後,讓它來做牛做馬。

    當然後來做了測算,目前這類進化,還是沒有自己機械工廠中的軸承齒輪有效率,所以就放棄了。

    剛從海面中上來的硫鐵玄武,似乎也是有意識的。

    當衛鏗發現自己在鋪路的時候,這玩意也在鋪路,準確的來說是在平攤的地面上堆疊出鈣質物。

    從高空中來看,這些堆疊的鈣質物體,就像蝸牛爬行後留下的白色痕跡一樣。

    硫鐵玄武群落登陸群山後,放射的基因將該地區的植被大量變更成紫色的樹木。好傢伙,檢測發現,這壓根就不是用葉綠素來光合作用!

    ~

    現在衛老爺對東半島動手的動機,不是硫鐵玄武的威脅性,

    而是統伐區在和沿海地帶進行技術援助的時候,出現了化工原料的短缺。三酸兩鹼中,其中硫酸生產,需要天然硫磺,亦或是黃鐵礦。

    這個?從海溝中爬出來的硫鐵玄武群落,在東半島上構建的生態體系,經過調查非常有開採價值。

    所以!157年春天到來了,衛老爺的軍事行動開始了。

    幾十輛大卡車開進了硫鐵玄武的生態區,在轟炸結束後,專門找了幾十個生物堆積地進行運輸。裝運後,就運回了交通站。

    隨後裝船送到錢塘灣的化工廠精煉。

    自此開始,衛老爺和硫鐵玄武無盡的戰爭開始了。這到底能打多長時間,取決於硫鐵玄武有多麼富。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