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851章 皇帝這幾個意思?

    仁德二年六月,大乾有兩件大事。

    一是第二次科舉中進一步消減儒家理學在科舉中和比重,很多前明的讀書人已經發現沒什麼官位可以讓他們報名參考的。

    現在只有在大乾皇家學校上過學的才能報考大部份職位,要不然就要有一技之長。

    而這一技之長,決不是讀書寫字吟詩做畫。

    以前文人的標配,一手好的毛筆字,會作詩,能畫畫,在大乾毫無作用。

    看起來好像朝廷在針對讀書人,可丁毅同時在全國開設學校,鼓勵所有適齡小孩讀書識字。

    現在大乾識字的比前明可多多了。

    怎麼會是針對讀書人?

    第二件事是很多以前朝廷的官辦商業,轉由私人經營。

    並且很多勳貴拿到經營權後,到處開新工廠,擴允商業帝國。

    這些產業基本都是以前丁毅搞下來的,前明的大臣們也無話可說。

    但是鹽也交給民營,呂大器,馬士英等前明幾個內閣重臣們很緊張,在七月初時同時來找丁毅,據理力爭。

    按呂大器所說,鹽是國之根本,自古以來,沒有任何皇朝,不是由國家來經營鹽的。

    丁毅聽了也點頭,的確,那怕到了後世他所處的世代,鹽還是國家經營的。

    “歐洲有個詞叫‘壟斷’。”丁毅現在說新詞,都先往歐洲身上推。

    “壟斷分為兩種,賣家壟斷和買家壟斷。”

    “賣方壟斷,通常指唯一獨佔的賣者,也可以指少數大商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馬士英馬上道:“這就是榷啊。”

    原來明朝也有壟斷,不過稱之為“榷”。

    因為古代中國皇朝的鹽、鐵、茶長期屬於官營之壟斷事業,因有暴利之故,國家一旦出現了財政危機,為貼補國用不足,必然實行禁榷制度。

    “那你們就更能明白了,比如朝廷在京城只准開三家紅樓,每年他們每家要交十萬兩白銀的商稅。”

    “這三家紅樓,就約好了一起漲價,現在京城只有這三家,價錢很高,但是生意也挺好的。”

    “這就是壟斷的好處。”

    丁毅沉聲道:“朝廷要是繼續壟斷了鹽、鐵、茶、石油等行業。”

    “將來隨時想漲價就漲價,絲毫不用管百姓承不承的受起。”

    呂大器等人一愣,前明有石油嗎?皇帝這幾個意思?

    但他們是聽出來了,皇帝還是為了百姓著想。

    朝廷放棄經營權,只有監督權,一是監督產品質量,二是監督產品價格。

    並且在十年之後,全面開放市場,讓更多的民間商人加入各種經營,就能達到限制物價隨意上漲的目的。

    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在沒有壟斷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