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270. 複雜 “我明白了。”

    魯刺史只好將人帶了過來。

    祝纓先給魯刺史見禮,魯刺史還禮,然後讓孫子來拜見祝纓,最後才介紹一下“這是唐王府的文學。戴瀛。這位就是梧州的祝刺史了。”

    皇帝現在只剩七個兒子了,唐王排趙王后面,戴瀛這人看著三十上下,一股文氣。

    戴瀛先對祝纓長揖“拜見刺史。”

    祝纓忙還禮,又目視魯刺史,魯刺史道“我與他父親是舊識,他聽說了你,就必說要來見一見。”

    祝纓笑道“一個鼻子兩隻眼睛的,也不是什麼好景兒。”

    戴瀛道“豈是因貌而求見是因人而來。”

    “也沒什麼出奇的地方。”祝纓仍然說,還挺奇怪的。

    戴瀛卻不肯終止談話,將話題引到了識字課本上,說“聽殿下說,陛下很是欣賞祝公,殿下還說,陛下命將識字本子收好。殿下很好奇,也想看一看呢,只是不得其門。祝公勿怪,下官既遇上了,就少不得向祝公伸手啦。”

    “哎喲,我現在身上沒帶。”

    戴瀛道“原是該著下官拜見祝公的,如蒙不棄,下官明日去大人府上,如何”

    祝纓道“這有什麼好猶豫的”

    戴瀛很高興,又對魯刺史說“伯父一時人傑。結交的也都是俊才。”

    魯刺史道“誇他是對的,他就是俊才,誇我就太過啦。”

    “您是實至名歸。”

    “哪裡、哪裡,你是個忙人,我就不多留你啦。”

    “留步。”

    魯刺史讓孫子“代我送客。”自己卻對祝纓做了個手勢“裡面坐。”

    賓主坐下,祝纓只當剛才什麼都沒發生,先問候魯刺史,再寒暄一下,又道歉“先前不知道您在這裡,是我來遲了。”

    魯刺史道“也是我沒說。剛才的人,別放在心上。”

    “誒”

    魯刺史意味深長地看了祝纓一眼,祝纓道“我明白了。”

    魯刺史嘆息一聲“你一向有主意,就順著自己的主意走,我對他什麼意思都沒有。他也不是我薦給你的,我也不是攔著你們見面。”

    祝纓道“好。”

    魯刺史多說了一句“年輕人,要麼不動,要麼看準了就義無反顧。”

    “是。”

    魯刺史也提到了識字課本,又問“還是原來千字的那稿麼”

    “是。原來大人都知道。”

    魯刺史道“你是用心的人。”

    “大人過獎了。”

    寒暄數句,祝纓又問魯刺史何時離京,新年什麼時候在家之類。魯刺史道“既有外任,就不宜多做滯留,二月前我就動身,你呢”

    “我也一樣。路還遠,怕夠不上春耕。”

    魯刺史又問“卞行,究竟怎麼回事我看他這個人,不像是能辦好事的。百姓,還好嗎”

    祝纓道“魯公慧眼如炬。”

    魯刺史閉了閉眼“河東縣最難吧”

    “我來之前好些了,之前不時有人跑過來謀生。”

    “嘖嘖你做得很好呀,年輕氣盛又不衝動,很少有人能在你的年紀裡能剋制住自己的。不吃點教訓,他們就不知道線劃在哪裡。太沉穩的又容易有暮氣,死氣沉沉的。”

    祝纓安靜聽魯刺史說話,等到魯刺史回過神來說“老了,總是囉嗦。”

    祝纓道“您要能再囉嗦點兒就更好了,我愛聽。家父教不了我這些,只好自己到處聽個一鱗半爪。”

    魯刺史口氣也愈發柔和了起來“你聰慧,自己多半也能察覺得出,不過晚一點兒。為官嘛,有人說,要有靠山有人說要有祖蔭,還有人說要會奉承,又說要姻親,又說讀書。翻來覆去,好像哪個都有道理,哪一條都有人顯赫。其實都錯了,歸根究底,得有硬本領才輪得到考慮這些。有硬本領,怎麼想都行。”

    “是。”

    祝纓老實在魯刺史面前真真正正領了一回訓,臨行前又拿出一本識字課本來送給魯刺史,說“我也知道,大家向我要這個並不是看中了它,是看中了陛下。”

    魯刺史道“促狹。這麼一來,梧州用不了十年,文風必須會昌盛的。即便京城,識字的百姓也不超過一半。”

    “就一個本子,沒老師,自學也慢得要死。現在學出來的,還是士紳子弟居多。尋常人能識幾個字,背下幾句,腦子就不會太蠢。謀生也容易一些。”

    魯刺史怔了一下,道“你還真是真心為百姓,你不是牧民,是”

    “我到哪兒,就將哪兒的人當自己家人。”

    魯刺史道“你幹出事來了,說出來的話才能叫人信幾分。”

    祝纓笑道“是,還得有硬本領。”

    兩人一笑,祝纓向魯刺史告辭。

    戴瀛說第二天要拜訪,祝纓也沒特意地準備。從魯刺史家出來,她還是依照計劃又請大理寺的熟人們吃飯。

    這回就不在自己家了,祝宅裡如今人口密集,不適合在自家宴請太多的人。祝纓在外面訂了一處園子,在那裡設宴。酒食豐盛,再一人送一個包。

    老吳已不在大理寺了,仍是到場了,當面說“我不是貪大人這東西這錢,是真想到了當年大人還在咱們大理寺的時候了。”

    說得一干人等都感慨萬分。

    祝纓道“都會好起來的。”

    老吳搖了搖頭,心道新來這位別說不如你了,連竇尚書他也不如

    他兒子還要在大理寺討生活,這話他就沒有明著說出來。

    祝纓道“梧州會館就在那裡,要是有事找我,可託他們捎信。”

    眾人又是一陣唏噓。

    祝纓與他們吃完飯,又安排僱車,將沒有車馬的人安全送回家。她自己最後離開,清醒地回到了自己家。

    在門外,她看到了幾個眼生的人,帶著馬、車。

    門開著,祝纓一露頭,等在那裡的趙振就迎了上來“大人,有客人。”說著,將一張帖子拿給祝纓。

    祝纓就著燈籠的光打開了一看,上面寫著衛王府的宦官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