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 作品

第25章 大果籃

    觀保也不單是站在這裡,更在體會這種感覺。

    在外,他是一旗的都統,是家世顯赫的官員,是瓜爾佳氏舉足輕重的人物。

    可在這裡,他總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乾清宮裡面坐的是天下人的主子爺,一言可定他的生死,不,還有他一家子一族的生死。

    這能提醒他永遠保持敬畏之心,保持對皇帝的忠誠,不要被權勢迷了眼睛,以為自己能夠火中取栗。

    當今跟先帝不一樣,叫觀保來說,當今不但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那根本是眼睛裡看見沙子都要立刻清掃了去。

    想到這兒,觀保又有些發愁。

    他想起了自己女兒,此時正在萬歲爺的後宮裡。

    觀保有兩個嫡子,一個嫡女,此外也有幾個庶出的兒女。他屬於標準封建世家官員,賢妻美妾,一世的追求是官位亨通,家族興旺。後宅與子女之事都一應交給同樣出身世家名門的夫人。

    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短呢,哪怕是生父,在感情上對孩子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但觀保是個非常理智的人,並不按照個人喜好,而是按照兒子們的出身和個人特點,來為每個孩子安排人生道路。

    比如嫡長子,就要培養的能擔家業的穩重與能幹,比如庶子,再聰明也不會有繼承一府家業的機會,他只會為他謀求個適當的官職,讓他自己去闖蕩。

    但女兒,與兒子又不同了。

    嫡女就這一個,夫妻感情又不錯,倆人還是中年得女,當阿瑪的難免私下裡更偏疼些。尤其是女兒容貌出眾性情乖巧,沒有父親會不喜歡這樣的寶貝閨女。

    不過觀保也非常及時理智的發現,女兒有些太乖巧善良了些。

    於是三年前,女兒將將要十三歲,面臨參加次年大選的時候,觀保就求了先帝,想讓女兒被撂牌子。

    當時先帝爺年事已高,選進宮的內寵都是旗人中出身低的女子,更甚至是江南貢上來的漢女,為的就是後宮安穩,不再出現家世好的高位寵妃。

    大選中出身好的姑娘都是給皇子皇孫們預備的,觀保求恩典讓女兒撂牌子,那就是連皇子妃或是宗親福晉的恩典都不要了。

    康熙帝當時還打趣他:“這樣的姓氏和家世,撂牌子可惜了。你倒不怕女兒不好嫁。”

    觀保非常實在道,自家孩子自己有數,不是做福晉管一大家子的性情,倒不如選個好人品的低嫁了,瓜爾佳氏枝繁葉茂給她做依仗,她一輩子安穩享福就行了。

    先帝念在他慈父之心倒是答應了。

    金口玉言,在這樣的小事上當然不會反悔。觀保回去跟夫人一說,夫妻倆俱是歡喜,對女兒就照往常疼愛起來,並不約束她逼迫她去學那些違背心性的內宅彎彎繞。

    覺爾察氏甚至連女兒的陪嫁嬤嬤和丫鬟都選好了,那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各有用處的,保管讓女兒像在家一樣,除了生孩子需要親自生外,別的所有事兒都不需要操心。

    可問題是,姜姮進宮參選的時候,先帝爺已經不在了,金口玉言也過期作廢。

    而太后又一見她就喜歡,立刻留了牌子。

    世事無常就是如此了。

    觀保可是知道夫人背地裡哭了多少回,倒是女兒還來安慰他們道:“阿瑪額娘放心,我入宮後一定謹言慎行,敬聽上命,絕不給家裡惹麻煩。”

    當時給觀保聽得又是心酸又是心涼:傻孩子,我們怕的就是你太聽話了,被別人忽悠欺負了都不知道,處處跟在家裡一樣乖巧無爭。

    可這話也沒法明說。

    觀保也不敢臨時教女兒什麼厚黑學,怕教個四不像出來。只好讓夫人緊急先教女兒些後宅家務事,別讓她到了宮裡,連宮人都轄制不住。

    可是……觀保想到女兒的性子就擔憂。

    =

    蘇培盛出來宣他覲見的時候,觀保才收了這些思緒,全部心思回到昨夜推想了無數遍的《治河陳疏》,預備著一會兒回答皇上的問題。

    進殿見十三爺十四爺也在,觀保的心情就稍鬆了一點。

    其實觀保之前跟當今並無交情,但跟十三爺關係很不錯,算是患難之交未曾離棄,十三爺又是個念人情的人。

    此時看到十三爺站在御前,身體和神情都不緊繃,十四爺臉上也帶了點兒笑意,觀保就知皇上心情應當還不錯。

    -

    雍正帝這是第一回跟觀保面對面,說了一程子話,便覺得這是個辦實事的人。

    怪道十三弟喜歡,果然目光不錯。

    皇上喜歡辦實事的人,早已是朝野上的公認,而前幾日剛發生的一事,更是明證。

    江西布政使洋洋灑灑上了一封請安摺子,其中沒有一點當地的民生與正事,通篇基本都是讚頌皇上洪福齊天。

    然後就收到皇上回復硃批一句:“朕深厭此種虛文。”[1]

    一句話讓無數臣子熬夜含淚重寫摺子,努力把自己的水折變成乾貨貼,生怕被皇上‘深厭’。

    觀保心知,做皇帝的都要表裡俱全,最好名聲好,實情也好。但若是兩者發生衝突,其實先帝爺晚年更重名,想做個名聲上的聖賢帝王,可當今卻更重實,先把事兒辦了再說。

    且先帝壯年時對外雖有徵戰不是個隱忍的人,但到了晚年對內卻喜歡凡事保穩,對大的變革頗為保守。

    當今卻顯然不這樣覺得:穩是很重要,但穩步上升才重要,要是穩步下降,那倒也是很穩,要這種穩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