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陽燧樽、神通盞

  即便自名器物中有“溫酒樽”,酒尊卻仍僅被學術界視為盛酒器。

  但從傳世文獻看,酒尊的使用功能,不僅侷限於盛酒。

  史籍記載,“常滿樽”可以邊酌邊注。

  出現於畫像石、畫像磚釀酒製備場面中的酒尊,抑或與制酒有關。

  北魏學者以“陽燧樽”來註解漢代的流酒器“滑稽”。

  但“陽燧樽”的實際形制,及其與流酒器的聯繫,尚不明確。

  與尊相關,古人用上尊酒、中尊酒和下尊酒,來表示“澆醇之異”。

  先說“滑稽”與“陽燧樽”的辨識。

  據史籍記載,至遲在北魏時期,就出現了一種較為特別的“陽燧樽”。

  但迄今為止,“陽燧樽”的形制,及其文化意義,尚未引起學界的關注。

  《太平御覽》關於“滑稽”的記載,其中的重要信息有兩點。

  一是北魏時期存在一種,較為特殊的“陽燧樽”。

  至遲為太平真君十一年,即450年崔浩獲刑前;

  二是“陽燧樽”如同滑稽,主要功能在於“轉註吐酒”,有別於可以盛酒的普通酒尊。

  但崔浩所言“陽燧樽”究竟為何,似乎還不便就此確定。

  因為《太平御覽》“樽彝”條下,又引東晉孫綽《陽燧樽銘》:“詳觀茲器,妙巧奇絕!酌焉則注,受滿則閉。吐寫適會,未見其竭。”

  這是否表明,“陽燧樽”在東晉時期即已出現?

  但有別於北魏“陽燧樽”,仍具盛酒的功能?

  顯然,若不釐清崔浩所言與孫綽《陽燧樽銘》的矛盾,就很難確認“陽燧樽”及其使用功能。

  崔浩所言“陽燧樽”僅見於《太平御覽》。

  但《太平御覽》所引孫綽之言,也見於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和明代張溥所輯《晉孫廷尉集》。

  其中《藝文類聚》“尊”條下雲:“晉孫綽樽銘曰:‘大匠體物……聊以摽設。詳觀茲器,妙巧奇絕,酌焉則注,受滿則側,吐寫適會,未見其竭……王公擬之,德齊上哲。’”

  《晉孫廷尉集·銘》與《藝文類聚》的內容完全相同,僅改“摽”為“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