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超自然信史

    為了證明這樣的亮度減少,可以給觀察者,有「確定的天再旦」的感覺,一些研究者對觀察了1997年日出時日偏食的觀察者進行了調查。

    然而,所有的觀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於亮度減低不到10%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觀察者沒有「天再旦」的感覺。

    要不就是位於亮度減低超過80%的地方,這些地方有天再旦的感覺。

    從這些數據,研究者作出結論,「主觀亮度減少超過10%會造成‘確定的天再旦,的感覺」。

    這個結論根本毫無根據,實際上,飄過的雲,常常可以造成主觀亮度減少25%……

    另外,該文也質疑了,對於該次日食的計算的正確性。

    另外,有人依據《日食路線圖》作了調查。

    他們發現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帶西端在齊魯省,西陝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

    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鄭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象。

    《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了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

    這篇文章介紹了香江地區,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

    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

    銘文如下:「(堯)公作妻姚簋,遘於王命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

    從簋的形制與銘文字形特點來看,該器的成器時間,似不會晚於西周早期中段。

    那麼,「王命唐伯侯於晉」的「王廿又八祀」顯然應該是成王二十八年無疑。

    鑑於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中,成王22年,康王25年,均少於28年。筆趣庫

    故此,堯公簋一出,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即被否定,成王或康王的在位年數必須修訂。

    但這堯公簋上的銘文,也不能作為定論,來予以推翻前面的結論的最終證據。

    因為,唐代安史之亂後,唐與西域的聯繫被中斷。

    而最近出土的西域唐代駐守西域的相關文書表明,西域地區上不知道唐的年號變更與皇位的變化。

    周代的信息交流,遠比唐代更為遲緩,阻礙其信息傳遞的因素

    更多。

    因此成王和康王在位年限,不能單憑此一物便作為定論,應留有更多的探討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