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史無前例

    。

    這種特有的生產方式,必須充分考慮產品的生產和銷路,考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

    他們必須少花時間,多出成品。

    即不能精雕細琢,追求繁褥的加工,同時也不能粗糙。

    因此,逐漸形成了德化民窯青花樸實無華的民窯藝術風格,體現了不事雕琢的民間藝術特色,迎合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審美情趣。

    清代德化青花瓷的外銷明末清初,泉港、漳港衰落,廈港興起,德化瓷器轉從廈港外銷。

    特別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在廈設海關。

    那時由戶部派員“榷徵閩海關稅務”之後,德化瓷器更大量由廈港出口。

    此外,德化青花瓷還通過大樟溪及支流直達安港、福港,然後出海銷往國外。

    德化青花瓷器近幾年來在國外大量發現,據有關資料證明,在東非的坦噶尼喀、亞洲的敘國、印泥、印三、斯卡、南越、柬寨、大象國等地都有德化青花瓷的發現。

    尤其是印泥發現的德化青花瓷器最多,其中“圈點紋小碗、牽牛花碗、花籃紋盤、印壽字紋碗”,都是德化青花窯址中極為常見的出土物。

    1974-1975年,粵省博物館先後兩次組織了對西沙群島的文物調查,發現了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

    其中有“牽牛花紋青花盤、碗、碟;雲龍紋、火珠紋青花碗,城樓紋青花碗,佛手紋青花盤,壽字紋青花盤,半壽字紋青花盤等”。

    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在西沙群島的發現,有的是當地人民的生活用具,但大部分應為德化外銷瓷,途經南海航線在西沙留下的遺物。

    1984年打撈出水的“南海一號”沉船,及1999年打撈西沙群島沉船,都發現了許多出自德化的瓷器。

    總之,像是“泰興號”這種沉船古瓷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產和外銷,達到了全盛時期。

    德化青花瓷以它特有的藝術魅力,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中外友

    好關係的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